銀行尋訪老同志
“找不到檔案資料,也不能說這張存單就是假的。畢竟銀行業務合并、拆分,中間還經歷過文革。”姜科長說,當年知道這些業務的,有的已經過世了,活著的也80多歲了。
人民銀行通過訪問這些老同志,得知上世紀50年代確實發行過十萬元的定額存單,不過不是1959年,而是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之前。
曾在銀行工作的徐炎武老人說,存單印章上的“苗瑞才”,1953年9月至1956年10月擔任行長。1959年,苗已經不擔任行長了。
1958年,德清、武康兩個縣合并之后,武康支行撤銷,只有一個千秋營業所,從那兒之后的存單上應該是看不到“中國人民銀行武康支行”字樣的,存單、公章都應該銷毀了。
德清的幾位銀行業的老人看過存單后,都認為存單是真的,可能是幣改前的舊幣。至于時間為什么是1959年,不好解釋。老人們猜測,會不會是存單流出來了,后來有人把時間填上去的。
徐炎伍說,1959年,個人儲戶手里有10萬元是不得了的事情。記者查詢到,德清縣志記載,1957年,全縣農村儲蓄為11萬元,1962年為29萬元。
如果是真的,50多年過去了,利率變動那么大,當年又沒有電腦計算利率,當年的10萬元,現在能兌取多少錢?“要算的話,總是算得清的。”姜科長說,無論如何,先調查清楚了再說,如果有這個存單,肯定是要兌付的,何況人民銀行還在的,一定要保護儲戶的權益。
今天,他們將來杭州,請教錢幣收藏協會的人員。
來源:都市快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