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評出15個“新一線”
《第一財經周刊》2013年從公司和公司人角度對除傳統一線城市之外的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和100個百強縣共400個城市進行了詳盡調查。
除傳統的2012年GDP規模、居民人均收入、500強企業落戶數量機場吞吐量等硬指標外,該媒體在綜合這些一手數據的基礎上,對400個城市進行了一線品牌進入密度、一線品牌進入數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財富》全球500強進入數量、大公司重點戰略城市排名、機場吞吐量、使領館數量、國際航線數量共10項指標的單項排名。根據一個特定公式,綜合計算了每個城市的綜合商業指數、基于這個排名,對400個城市進行了全新的分級。
其中“新一線”城市為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沈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福州、濟南等15個。
傳統城市排名主要以GDP等主要經濟指標為準,長久以來,一般意義上的一線城市都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南京在傳統報道里一直位居二線,去年一次地產投資公司的評比中被評為1.5線,在分析者眼中,1.5線城市為在房地產等領域是僅次于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些“一線城市”的“過渡型城市”。
綜合商業指數南京排第三
“我們很看好南京的發展。”發起此次新一輪城市等級劃分的《第一財經周刊》副總編張衍閣告訴記者,經過此次排名,主要指標就是他們計算得出的綜合商業指數,南京的綜合排名位居15個新一線城市第三名,僅次于成都和杭州,超過直轄市天津、重慶。
“我們這次評比更多是從公司和公司人角度進行的詳細調查。”張衍閣說,雖然在GDP、500強企業入駐數量等指標上,南京的排名看起來并不怎么起眼,也沒有外國使館入駐,但是在一線品牌入駐數量排名上僅次于天津和杭州,一線消費品牌集中度上排名也很靠前,通過對200多家大公司的戰略重點城市調查,南京也是大公司重點布局城市之一。
此外,南京的教育資源也相當驚人,人才儲備、211高校數量,對于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的排名也相當靠前。
基于南京在消費能力、企業戰略布局方向、教育資源、周邊輻射等方面的出色表現,他們很看好南京的發展,15個新一線城市中有7個城市的情況他們專門出了特刊重點描述,南京就在此列。
這種分級方式也摒棄了以GDP論英雄的單一指標分級,而是綜合了人均收入、教育資源、大公司和大品牌的選擇等多項更具現代商業意義的指標。由于諸多“軟實力”的提升,未來5-6年,這15個新一線城市的商業繁榮程度將有望趕超“北上廣深”。
2012年,一家知名國際企業的房地產投資管理服務公司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中國新興城市50強》報告中,該機構將南京等9座城市,定義為“1.5線”城市。而現在,由《第一財經周刊》發起的2013年城市等級劃分正式出爐,南京被列入“新一線城市”。網友喜大普奔,南京終于摘掉了1.5線帽子!
昨天下午微博發布,不少網友紛紛點贊,“1.5線的帽子終于摘下來了。”有網友表示,南京這幾年各方面的發展很快,“可能在經濟指標上看并不冒尖,但是從商業發展、教育資源等方面看,的確有潛力。”
市民王小姐來自南通,2007年來南京工作,她就覺得,南京這兩年商業發展還是很不錯的,“剛來南京的時候,去逛街只有新街口、湖南路,其他商圈一個購物中心也沒有,出了城門感覺光禿禿的。”這兩年,她眼看著水游城、虹悅城、萬象城、花園城這些購物中心一個接一個地開,進駐南京的大牌也越來越多。“北京上海的朋友來南京逛街吃飯,也能吃到同樣的風味,看到最新的款式。”從她和小伙伴們的角度來看,南京現在的確夠格升級做“新一線”。
南京這幾年大變樣
南京能級不斷提升
南京社科院專家坦言,所謂的新一線、1.5線城市都只是一個說法,并無需過分在意。但是這也傳遞了一個信號,南京這座城市的能級在不斷提升,發展潛力、規模和影響力上都在向超一線城市逼近。
專家表示,而現在不僅僅重視經濟總量,還注重綜合實力、綜合影響力、產業結構、科教文化、創新能力等等。簡單來說,南京的GDP總量為七千多億,這在同等城市中并不算高,但南京的人均GDP達到了1.4萬-1.5萬,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了。
“對比一下公布的新一線城市名單,不難發現南京、蘇州等城市的發展都是依靠于‘創新驅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專家說。
另外,從科技文化上來說,南京擁有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同時,南京的產業結構水平也比較高,特別是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領先全國。如今,在一些國際友人看來,南京正在成為中國獨具魅力的城市,隨著今年亞青會的舉辦、明年青奧會的舉辦,南京的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都在與日俱增。可以說,南京正在引起世界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