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革新
“傳統魯菜黏糊糊、黑糊糊的做法,已不能適應當今升級的餐飲消費環境。”
每年撥款百萬開發新菜
進入北京,張永舵責無旁貸地扛起再造魯菜之重任。張永舵認為:“傳統魯菜黏糊糊、黑糊糊的做法,已不能適應當今升級的餐飲消費環境?!濒敳吮仨毤涌煨虏似烽_發,并需要一批資本雄厚又高度認同魯菜文化的現代餐飲巨頭推動。
凈雅力推的海洋餐飲,貴在“凈、雅、新、鮮”,鮮活美味與營養健康,成為凈雅決戰江湖的制勝法寶。凈雅在威海擁有天然海產養殖基地,千畝養殖基地及黃、渤海的活海鮮,保證了原料純粹。張永舵又在國內餐飲業率先推進標準化操作和ERP體系,凈雅每一款菜品,從原材料選擇到儲運、出品所有環節都標準化,最大限度保證菜品的新鮮、健康。
2003年,凈雅成立專門的研發中心,每年撥款上百萬元用于新菜研發。凈雅的原料蔬菜多選用無公害、無土栽培蔬菜;用油是價格較高但有較好保健治療作用的希臘進口橄欖油。一些原料選取更近乎苛刻:涼拌茼蒿,只選頂尖四個嫩葉;蘿卜絲炒蝦皮,蘿卜必須用濰坊蘿卜;黃金豆腐必須用高郵咸鴨蛋黃;炒大頭菜只選用嫩脆適宜的中間兩層,所有原料必須是當日新鮮食材。
對于傳統魯菜品種,凈雅也嘗試融合進現代元素。如魯菜中魚翅的傳統做法,一般使用清湯和濃湯來做,燕窩傳統甜味做法較多;而凈雅的海鮮桂花翅,選用膠東野生大蝦、自制海鮮桂花醬和魚翅一起炒制而成;御品炒燕用膠東野生大蝦和血燕炒制,口味偏咸,符合現代消費者需求。僅海參一道菜,凈雅就有涼拌、蘸食、冰鎮、原汁、蔥燒、煲粥等。
讓人心回歸原點
張永舵是個典型的山東漢子,身材魁梧,氣宇軒昂,說起話來鏗鏘有力;但他同時又兼具了南方人的細心,善于發現客人“一眼看不到的需求”。他經常這樣教導員工:“服務不僅是令客人滿意,而是與客人的期望賽跑,往往事半功倍的,是如何給客戶制造驚喜。只有一眼看不到的需求,才是真正一本萬利的‘富礦’”。
許多曾到凈雅用過餐的人可能有過同樣的疑惑,同樣是服務員,為什么凈雅人卻那么有眼力見兒呢?究竟是服務員才高一斗還是張永舵教導有方?愿意也許就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凈雅人把這里當作是自己的家。同樣是管吃管住,凈雅的服務員住的是干凈、明亮的樓房,而不是低矮、潮濕的地下室,收入每月能達2、3千,這在業內算是極高的待遇了。所以,在員工眼里,張永舵是名副其實的“最佳雇主”
張永舵近乎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自己曾經獲得的成就,并不沉迷,而是耿耿于懷于不完滿。整個采訪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他對未來的渴望,對新的管理體系的期待,對已經發現的問題的焦慮,也正是因著他近乎挑剔的眼光,才使得凈雅的服務能夠有口皆碑。張永舵似乎又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商人,在同行大做廣告的時候,凈雅幾乎沒有廣告投入;在同行競相打價格戰的時候,凈雅卻鮮明提出“真誠和熱情比打折更重要”。凈雅海鮮池旁有專人挑選,不允許一個死海鮮進入廚房,甚至連最微小的香螺,都是用針一個個檢查過。
對于自己入選胡潤餐飲富豪榜第10位,他很淡然。二十年創業歷程中的那些記憶和感悟,曾經讓張永舵彷徨,矛盾,興奮,激動甚至痛苦過,而今,都已是他寶貴的人生經歷。成功總有因由。張永舵的成功不是偶然,也稱不上傳奇,他只是一步步遵循著自己內心信念的指引,向成功的彼岸進發。經營服務,就是經營人心,這是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而人心,恰恰我們人人都有,并不稀缺,就看我們是否化繁為簡,返璞歸真,回歸原點,張永舵帶領著凈雅做到了。
(來源:搜狐網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