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們接下來向您請教一下,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對此您怎么樣看?商務部會有哪些相應的舉措?
宋立洪: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在我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之初,我們就強調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次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實際上是市場和政府誰起的作用更大的問題。過去我們經濟生活中或者是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過當引起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場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引起的。你看到這些問題,就能理解為什么三中全會要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但是市場是怎么產生的呢?從歷史上來看,有了產品的剩余,才有商品的交換,有了商品大規模的交換,才誕生了市場。當經濟全球化時代到來以后,這種商品的交換跨越了國界。由此推展開來,除了商品市場以外,服務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市場?資金、資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市場?貨幣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市場?資本市場也是經過了這么一個過程,有了資金剩余才有了金融,這種交換跨越了國界才有了國際金融,這是一樣的道理。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說明什么呢?就是我們要更加尊重價值規律的作用,使價值規律、使供求關系的規律來更有效地配置資源,這就是我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理解。
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們這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發揮不充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市場體系還不完善、不健全。我們國家從1992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到現在才多久呢?才21年的時間。跟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相比,跟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還是很短的,我們的市場主體沒有經驗,我們的政府也沒有足夠的經驗。這些年,我們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探索,這是逐步積累經驗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運用的過程。
現在市場體系不健全的地方還很多,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說市場不統一,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當然,我們首先要肯定成績,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全流通的時代,海南的瓜果落地以后很快在北京就能吃到。過去有一句詩大家應該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那得騎著快馬往這里送,現在廣州、深圳的荔枝可能剛摘下來我們當天就能吃到,這是一種高效、便捷的流通。我們現在北糧南運、南菜北運、西果東送,這些我們都做到了。但是我們市場不統一的問題還有,市場分割、地區封鎖這些情況還是存在的。不用舉具體例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另外市場競爭還不充分,有的大企業壟斷市場使得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這種壟斷有多種所有制的成分,國有的、外資的和民營的大型企業占領市場,他們處于壟斷地位或寡頭壟斷地位,影響了市場的充分競爭。
另外市場秩序也不規范,侵權假冒、侵犯知識產權、制假售假這種現象時有發生,盡管我們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規范市場秩序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只有把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立起來,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真正實現消費者的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才能真正做到自由流通、平等交換,這就意味著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可能離充分的發揮越來越近了。
商務部主管商品市場和一部分服務市場。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做什么工作呢?第一是加快我們自身的職能轉變,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從商務部的角度來講,我們將進一步簡政放權,凡是市場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就交給市場去做,凡是社會有能力或中介組織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就交給他們去做。政府的工作,我們商務部的工作,還是要轉到建立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監管、加強宏觀調控、改善公共服務上來。
第二,深入開展消除地區封鎖、打破行業壟斷的工作,加快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商務部是這項工作的牽頭部門,我們下一步要履行好牽頭的職責,堅決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并且加快建立制度性的長效機制。
第三,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侵權假冒、商業欺詐、商業賄賂這些問題的專項整治,凈化市場環境,同時加快商務誠信體系建設,推動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誠信競爭。
換句話說,我們想要建立的市場應該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公平誠信、堅持法治的大市場。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劉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