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娜拉啟蒙中國現代戲劇
如果說《新青年》使娜拉在中國知識界引起了“驚濤駭浪”,那么娜拉在社會上被更廣大的青年認識則是通過戲劇演出。
易卜生研究專家石琴娥介紹說,最早在中國上演《玩偶之家》的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著名的春柳社。其成員都是男性,包括陸鏡若、李叔同、歐陽予倩等人。1914年,春柳社的這次首演反應冷淡,那個時候關于“解放思想”的過于大膽的劇情嚇退了不少觀眾,很多習慣了當時流行的低俗戲劇的人也對這樣的話題不感興趣?!缎虑嗄辍返摹耙撞飞鷮L枴卑l表之后情形有了變化,各個劇社開始在上海、北京、天津和南京等地演出,娜拉的身影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面前,被越來越多的青年所知道和喜愛了。
這些演出也在無意中完成了中國戲劇現代化的啟蒙,易卜生甚至在后來被稱作“中國話劇之父”。而一代戲劇大師曹禺則引導中國現代話劇逐漸從啟蒙走向了成熟。
曹禺正是伴著易卜生的強大影響成長并走向成功的。石琴娥說,在南開中學讀書時,曹禺就是一個戲劇表演迷,當時南開新劇團演劇成風,曹禺的導師張彭春對易卜生的戲劇有著濃厚的興趣,繼《國民公敵》之后,他又把《娜拉》搬上了舞臺。兩部戲的演出曹禺都參加了,尤其在《娜拉》中,由于那時女性還不能上臺演戲,于是個子不高,面容清秀,兩眼有神的曹禺反串扮演娜拉,這不僅為他帶來了莫大的榮譽,也從此改變了曹禺之后的命運。
此后指導老師張彭春把一部英文版《易卜生全集》送給了曹禺,曹禺視若珍寶,借助字典一口氣啃了下來,這對他掌握現代戲劇的語言和技巧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后在清華大學外語系就讀的曹禺再一次扮演娜拉,據當時清華大學的老師李建武回憶,那也是中國戲劇史上最后一次男扮女裝的演出。
畢業前夕,曹禺一邊寫以易卜生為主題的論文,一邊進行已經構思五年的《雷雨》的寫作。1934年,《雷雨》發表于《文季月刊》,并于日本首演。隨之一發而不可收,《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接踵而來。
曹禺后來曾不止一次地說,“外國劇作家對我的創作影響較多的,頭一個是易卜生。” 不過,當有人列舉他的戲劇與易卜生的相似性時,他又不高興,“我是我自己,我追憶不出我是模仿了誰”。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所研究員宋寶珍認為,事實上,易卜生對曹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其現實主義戲劇觀念很接近易卜生,他的人道主義、個性解放的思想也的確承自“五四”以來的“易卜生主義”。但曹禺在其中更加入了濃重的悲劇色彩,融入了他對中國社會現狀的思考。這也是《雷雨》在中國話劇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的原因。
1935年,娜拉在中國的戲劇舞臺的火熱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石琴娥告訴記者,當年1月時,南京磨風劇社的小學教員王蘋還因連續三天扮演娜拉,被警方以“有傷風化”的罪名被開除教職。同年6月,上海左翼劇社的演員趙丹和藍蘋卻因出演娜拉,一炮走紅,從此,“娜拉劇”蔓延到全國,盛況空前。這一年也因此被稱為“娜拉年”。
此后,中國進入到抗戰時期,國內的注意焦點很快從易卜生和娜拉身上轉移到拯救自己的戰爭中。易卜生竟從此在中國幾乎消失了。一場由知識分子燃起的,關于易卜生甚至就是關于一個角色 娜拉,在中國長達二十余年的涉及文學、戲劇、政治的激戰與紛爭,就這樣突然偃旗息鼓了??墒沁@些流傳的文字或戲劇理念,卻在之后半個多世紀仍悄然地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孫冉 何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