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用國外媒體樹立中國國際形象的對策
國外傳媒在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主要是由海外公眾對媒體認同的特點所決定的。以美國公眾為例,美中公眾在對待信息來源上有一個巨大的差距:美國公眾相信真實的信息來自美國的主流媒體,如《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新聞周刊》、《時代周刊》、CNN、NBC等,外國媒體的新聞廣播、報紙、網上的聊天和朋友間的閑聊傳播的信息都不足以讓美國人相信,他們絕大多數人當然也不會相信《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上的宣傳報道。而中國公眾在接受信息時,往往并不區分信息來自哪里,不在乎它們是來自《人民日報》還是美國之音,是來自主流媒體還是邊緣媒體,是來自文字消息還是小道消息,他們甚至更傾向于相信后者。這就決定了中國傳媒在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時要更多地借助于國外媒體的力量。
1.通過主動參加國外媒體的節目樹立中國的形象
國外媒體特別是西方媒體往往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較高的自由度,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參與到它們的節目中去,包括參加電視臺現場直播的記者招待會、接受外國媒體的訪問、參加電視臺電臺的對談節目等,從而表達中國的觀點和立場,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另外,國外電臺和電視臺經常舉辦一些允許觀眾直接打電話參與的直播節目,如CNN的Q&A(問題與回答)、INSIGHT(觀察)、LARRY KING LIVE(拉理·金現場直播)等,如果我們打電話到這些節目去,就可以省錢又有效地傳播我們的觀點,樹立我們的形象。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80年代鄧小平兩次被《時代》周刊選為世界風云人物,就很好地傳播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國際形象。
2.通過商業運作影響國外傳媒的決策
國外的傳媒特別是一些跨國傳媒集團說到底就是一個商業機構,其最終目的就是賺錢。既然是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商業的規則來限制、影響國外的主流媒體,如通過調整與西方傳媒公司的商業關系,通過限制或批準這些媒體公司在中國的經濟活動,通過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來影響這些傳媒公司的決策層。90年代中期我們就先后通過允許新聞集團在中國發展衛星電視而使其終止了反華的BBC的“世界電視節目”,通過限制“迪斯尼”在中國的經營活動打擊其參與制作分裂西藏的節目也頗有成效。
3.通過法律手段打擊國外媒體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歪曲和誣蔑
法律是西方社會對付懷有敵意的媒介的有力手段,誹謗、侵犯隱私、侵犯知識產權、保護國家機密、保衛國家安全都是限制傳媒的有效武器。在和國外媒體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要逐步學會利用西方社會的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對于一些過分損害中國形象的報道,對于一些對中國懷有敵意、做不實報道的媒介,我們可以起訴它們誹滂罪、泄露國家機密罪。這樣做雖然不一定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因為目前這方面的國際法還不是很完善,但最起碼可以打擊一些媒體的囂張氣焰。
總之,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必須采取各種措施、想盡各種辦法,利用國內外傳媒資源來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只有這樣,才能改變中國在國際上“被動挨罵”的局面,才能把中國的良好形象傳播到世界各地,才能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理解中國、喜愛中國、幫助中國、支持中國,從而實現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目標。(作者:吳玉榮 中共中央黨校科社專業2001級博士生 來源: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