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十七大代表、三江航天集團黨委書記劉石泉

十七大代表、三江航天集團黨委書記劉石泉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國三江航天集團1969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成立。經過近40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三江航天集團堅持“軍民結合”的方針,實現了從海防型號生產基地向某型航天型號武器研制生產基地;從單純的軍工企業,向集科研生產、經營開發、商業貿易、資本經營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的轉變。9月30日,十七大代表、三江航天集團黨委書記劉石泉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劉石泉回答新華網湖北頻道主持人謝新提問
[新華網]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專訪。在建國50周年的時候,由您親自設計的、凝聚三江人心血的型號甲緩緩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我們想請您談一下,在研制型號甲的過程中有哪些令人難忘的事情?
[劉石泉]1999年是建國50周年,這一年是讓我一生當中感到最幸福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的型號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得到了黨中央、中央軍委、軍方的高度重視,并把它列為顯示我們國家、我們軍隊建設成就的一個重要成果,參加了建國五十周年大慶的閱兵典禮。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來之不易。
這一年,我正好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十大杰出職工”,有幸作為一百名勞模代表參加國慶五十周年的慶典活動。當站在天安門廣場的觀禮臺上看到我們的型號甲產品時,我非常激動,非常興奮。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刻是特別的美﹑特別的幸福。到了天安門以后,到處都是花的海洋﹑歡樂的海洋。看到這個產品過來后,能夠亮相在世人面前,展示我們這些年取得的成就,能夠激發很強的民族自豪感。說心里話,我在那個時刻非常激動,那個時候流下了很多眼淚,那是很幸福、很自豪的眼淚。當時我們照了很多照片,記錄了這一難忘的時刻。
三江集團是一個三線單位,在一個偏遠的山區,能夠始終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國防建設放在首位,整個團體、整個型號隊伍發揚愛國﹑敬業﹑奉獻的精神,堅持下來,做出這個世界上一流水平的型號產品,應該說這本身是改革開放以來,是我們國家工業發展,特別國防工業發展前進過程中的一個非常真實的寫照,它對于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對于國防的現代化、軍隊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和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遇到過很多的艱難困苦。搞科學事業它不可能一帆風順,它會遇到很多的難題,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認識問題,去解決問題。那些年,我們三江集團的整個隊伍發揚了團結進取的精神,一種刻苦鉆研拼搏的精神,攻克了很多科研難題,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其中在型號研制中遇到了很多難題,大家都能團結一心,刻苦攻關,同時也得到了很多上級機關、首長對我們的關懷。這個過程有很多故事,現在一想起來,仍然覺得很精彩。
這個過程中,特別是遇到難關時,我們沒有灰心喪氣,最開心的是試驗成功,我們感到每一次成功都很有價值,能夠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特別是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能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做出一個能滿足國家需要的型號產品,對整個精神和身心都產生了一種動力。這種驕傲和自豪,不是能簡單的用語言來表達的。
例如,有一次出故障,當時職工到沙漠中去,我也去了,呆了一個星期,差點就出不來了。當時才知道人在沙漠中是那么渺小,離開團隊、離開集體,在沙漠中孤立無援時,輪胎也炸了、爆了。當時覺得啊,人在沙漠中,真是特別的渺小啊。沙漠的那次經歷有一生中很多值得回憶的事。
最難忘、最激動的時刻就是試驗成功的時候。在此過程中,花費的心血和汗水,被別人的誤解和埋怨,很多的委屈全部都被化解了,化解后,人就處在瘋狂的狀態,就喝酒,喝完酒就寫詩,寫了詩就到處發。我當時寫了一首詩:戈壁出驚雷,石城顯神威。創新圖報國,大風揚大威。后來在《楚天都市報》登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