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航天集團武漢辦公樓
[新華網]我們看了有關您的一些介紹,知道你由一名大學生分配到了三江航天集團。當您由一名航天人,慢慢成長為一名航天專家,您是從什么時候強烈意識到身上的這種使命感的?
[劉石泉]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毛主席號召要治山治水,搞農業學大寨,向荒山進軍,向祖墳要糧。那時我在讀初中,膽子比較大,大家把祖墳都挖了,挖了以后,我們就跑去看。我們家的祖墳也被挖了,我看到堂兄弟他們家在抱著骷髏頭嚎哭。我不太理解,回來就問奶奶,問他們為什么哭,奶奶講:你不知道,日本鬼子到我們村來的時候,他們的爺爺舍不得空手走,非得背著一袋米走。我們當時都跑到山上藏了起來,我們在山上看著他,他跑不動,日本鬼子過來以后就朝著他的腦袋砍了一刀,砍斷了,那個血噴得老高,他們在山上看到了。事后,他們家人用稻草灰把腦袋粘了上去。奶奶說,他們家能不傷心嗎?
有記者曾經問我:你為什么要從事武器研制?有的人對此很不理解。我跟他們講,我們的祖宗從甲午戰爭開始,一直被欺侮,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是落后,就是我們國家科學技術不發達,思想觀念、整個社會落后于整個世界發展變革的潮流。落后就意味著挨打,就會被欺侮,被蹂躪。從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我們這代人能不能不被欺侮,或者說我們的后代不再有這樣的故事發生,從小心里就有這樣的想法。
粉碎“四人幫”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上了大學。這要感謝鄧小平,感謝我們的第二代領導人。我在中央黨校學習的時候看《鄧小平》電影,我看了三次,看著看著就流眼淚。我感覺到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們一代人的命運,也給我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如果沒有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恢復高考的制度,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快速的發展,也不可能實現我們個人的人生價值。所以那個時候很激動。
談到責任感、使命感,就是從那個時候,被一個事件,一個小的東西啟發后,激發出這種的熱情。正好有這樣一個機會,考上了大學,讀完書大學畢業以后就分配到066。那時候三線條件很艱苦,我當時還在想,這么一個地方怎么可能搞科研呢?工作兩年后我就上了研究生,我是到華工讀的研究生,84年去的,87年畢業。上完研究生后,正好國家給了我們一個型號,那時候,我覺得還是應該回去,我就回到我原來的單位了。
我們的老總師,王振華總設計師,也是我們研究室主任,他是留蘇回來的。他也是我的導師,他不管是在技術方面,還是在做人方面對我的教育很多。他說:人家現在要把導彈發射到我們的國家,我們還有什么招沒有,我們手上沒有什么東西。他有很強的憂患意識,這種民族憂患意識在他身上表現的很強烈。他帶著我們奮斗了十幾年,后來他得了肝癌,期間連續做了三次手術,但他一直沒離開過工作崗位,一直還在干。他去世之前我們到同濟醫院去看他,跟他聊天,他跟我們講:一個人啊,不能患得患失,人的生命很短暫,在有限的時間里,就要為黨和人民做點實事。他跟我講了很多科學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這一點,對我的整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們這些人必須有一種獻身的精神、科學的態度、求實的作風、嚴謹務實的精神,刻苦地去研究我們的技術問題,去解決問題。我們把這種型號產品奉獻給國家,單位發展了,正好又滿足了國家的需要,我們的個人的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這些年來,我們整個三江集團這支隊伍一直體現了這樣一種精神:“團結爭氣、艱苦創業、求實自強、改革創新”。這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來的,我們這些年一直沿用,堅持下來了,一直沒有改。我們倡導軍工企業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特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因為我們是國防軍工企業,不僅僅是一個盈利性的經濟組織,它還肩負了歷史的責任與使命,要有一個高度自覺的精神,去把握好。
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舉世矚目。如何保證國家尊嚴,主權、領土的完整,為整個經濟建設保駕護航,這是很多人要去做得。一個企業不單單是一個經濟組織,還肩負著一種政治責任、歷史重任,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一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軍工產品首先是我們精神支柱,然后才是經濟支柱。
我們倡導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我們提出要抓4個主義的教育:共產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四個教育。我們圍繞核心價值觀,包括16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教育我們的職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把我們的奮斗目標和奮斗方向找準,把我們實現個人價值和集體的行為統一到國家的和民族的利益中去,這樣才能保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三江集團1969年成立,快40年了。在這個問題上,通過這么多年的實踐,這些年我們一直在開拓創新,不斷進取,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應該說,在軍工系統我們還是很有名氣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好,總部首長也好,軍方首長也好,對我們這種自強不息、克難奮進、忘我拼搏、自我奉獻的精神一直給予高度評價。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我們的成就增強了國家的防御能力,為國防建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們終保持了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不斷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這是這支隊伍很讓我們驕傲的事情。我們從國家的資本金投資兩個多億,一直到現在,我們統計了一下,整個國有資產120多億,每年的營業收入從過去的幾千萬,幾個億到現在的50多個億。從小到大,也是很不容易的。當然我們跟社會上發展很快的一些企業有差距,但我們肩負的使命不一樣,不能說啥賺錢我們就干啥。
這些年我們也得到了黨和國家充分的肯定,我們是全國的五一勞動獎章單位,全國的文明單位等,去年七一表彰的時候我們是基層先進黨組織。所以我們無論是型號產品取得的成果,還是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在新的時代不斷創新,還是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經驗。我們在黨建方面,搞的一些活動,如雙培養、雙創建、三高一強、三好一優,在全國也很有影響。我們把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楷模,還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職工隊伍精神狀態、精神風貌很好。
特別是十五期間,出山入市,工廠到孝感,總部到武漢,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孝感的工廠,無論誰去看了,都說有一種現代化的規模和味道。過去是小米加步槍,都是很破舊的廠房,破舊的設備,現在都是先進的加工手段﹑試驗手段﹑研發手段,跟上了時代發展的步伐。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認真地貫徹科學發展觀,在軍工產品方面,有了很多創新。不光在這方面,在民用產業方面,我們也取得了很多長足的發展。我們有很多門類的產品,應該說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還走得很好。像我們的重型平板車、大型特種平板車,在國際市場及國內的需求量都非常大,發展起來很快。在孝感我們建了一個軍民兩用的園區。在發展軍品的時候我們要始終堅持軍民結合,我們準備在孝感搞一個軍民兩用產業示范基地,得到了湖北省省委省政府,孝感市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科工委和財政部對我們的支持,應該說在民用產業方面,在房地產,服務業也有很多新的起色,現在到處可以看到有三江集團地產廣告。
前不久湖北省第九次黨代會開完后,我們提出三江集團在搞好軍品建設的同時,也一定要為地方作貢獻。我們要建高新產業技術基地,還有我們很多大型單位都在發展。東西湖在搞一個農副產品加工基地,搞觀光農業,搞花園式鄉村小鎮。我們參與了東西湖的新農村建設,我們計劃通過重新設計和規劃后,把它變成一個現代的農業。我們三江集團要從天到地做出一個新的品牌出來。國防﹑工業﹑農業,一二三產我們都要做,相互滲透,相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