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俄羅斯又一個億萬富翁出逃了。這位俄現存最大私人石油公司——羅斯石油公司前總裁米哈伊爾·古采里耶夫,自2002年創建羅斯石油公司以來,一直飛黃騰達。但從2006年開始卻麻煩不斷。先是俄羅斯稅務機構的人員不斷稽查公司,今年7月31日,俄羅斯地方法院根據內務部調查委員會的請求,查封了羅斯公司所有涉案的股票,8月28日更是對古采里耶夫發出拘捕令,罪名是非法經營、偷稅漏稅。
然而,這位石油大亨并沒有鋃鐺入獄——他于8月23日參加完兒子的葬禮后,就再也沒有出現。有消息稱,古采里耶夫很可能攜帶數十億美元的財產流亡到了倫敦。
這樣一位有著多個院士頭銜,并被授予過“彼得大帝獎”的精英人物,緣何淪為了“通緝犯”呢?也許正如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日里諾夫斯基所說:“古采里耶夫唯一的罪過在于,他涉足了最危險的能源行業。私人企業家應當明白,他們遲早得將石油和天然氣生意交還到國家手中?!?/p>
沒有背景的“打拼派”
米哈伊爾·古采里耶夫是印古什人,1958年3月9日出生于哈薩克斯坦的切利諾格勒(墾荒城)。17歲時,他開始在車臣自治共和國的首府格羅茲尼當搬運工。其后的7年,古采里耶夫一直在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市的一家工藝品工廠工作,直到成為一名車間技師。
到了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年代,私人企業日漸成風。古采里耶夫按捺不住內心的創業沖動,“別出心裁”地在格羅茲尼創辦了一家公司——“俄羅斯意大利合資家具公司”。他沒有多少資金,也沒有去和真正的意大利家具公司合作,只不過是通過走私黑道,運來幾套組合家具,在當地進行組裝,然后打起“合資生產”的旗號。他的想法是,在北高加索這個封閉的地區內,打“意大利”招牌就會有人買賬。
古采里耶夫的“意大利家具”果然受到了有錢人的追捧,第一批家具銷售一空,訂單接踵而至。在那個物品短缺、任何外國貨都能獲取暴利的情況下,古采里耶夫很快成了有錢人。他又想到用錢生錢,于是辦起了一家放高利貸的“銀行”。雖然算不上公道,但他的這家“銀行”卻是蘇聯當時為數不多的第一批“合作社銀行”之一。加之有家族的支持,古采里耶夫在車臣—印古什地區的名聲越來越大。
古采里耶夫和許多俄羅斯財閥不同,他沒有上層關系,沒有政府高層的特殊眷顧,是十足的“打拼派”。他的成功更多地依賴于家族關系對他的支持,他最好的幫手不是某個政客,而是他的兄弟漢姆扎特。
1991年,蘇聯解體后,古采里耶夫已經在故鄉成為很有名氣的企業家了。同一年,他被選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企業家協會的主席。第二年,古采里耶夫決定到莫斯科去發展,創辦了一家工業和金融公司——“比恩”公司。其后,他又創建了“比恩”商業銀行,從而把“比恩”發展成一個聯合工業、商貿、金融和涉足石油市場的大財 團。
古采里耶夫錢賺得有聲有色,但不意味著他就是胸無點墨的暴發戶。實際上,工人出身的他畢業于著名的莫斯科古布金化工學院,其后又分別在俄羅斯聯邦政府金融學院、圣彼得堡法律大學和俄羅斯經濟學院學習過,同時擁有經濟師、法學候補博士和經濟學博士稱號,是個地道的專家型企業家。
耀眼的學歷背景讓他在政治上也嘗到了甜頭。1994年,他被俄羅斯政府任命為印古什自由經濟特惠區的行政首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