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不優,憤然從商
在莫斯科的闖蕩使古采里耶夫深知政治的重要性。1995年,他棄商從政。同年被選為第二屆俄羅斯國家杜馬代表,并擔任杜馬的副主席,領導工業、建設、交通和能源委員會、負責過科學、教育、農業等問題。
2000年初,古采里耶夫又被政府任命為俄白合資石油公司——斯拉夫石油公司的總裁,但僅過兩年便被解職。原因是,這一年的4月,他支持自己的兄弟漢姆扎特競選印古什共和國總統,與普京總統支持的候選人相對抗。在印古什首府的機場,從莫斯科來的飛機上查抄出兩大箱子鈔票,說是古采里耶夫支持他兄弟競選的經費。于是,丑聞傳開,古采里耶夫被撤去了斯拉夫石油公司總裁之職。
有傳言說,普京對他不滿意,故采取此決定。古采里耶夫得知后非常窩火,決心重操舊業,于2002年創辦了純屬他自己的私人企業——“羅斯石油公司”。
憑借著多年積累下來的資源,古采里耶夫的羅斯石油公司在短短4年里便擁有了30個采油企業、2個石油加工廠和完整的銷售網絡,勢力觸及俄羅斯的中部各州、東、西西伯利亞,甚至烏德穆爾特和科米這樣偏遠的共和國。該公司擁有170個石油天然氣產地,石油的總儲備量為6.3億噸,石油的年開采量達到了1700萬噸。5年半來,羅斯石油公 司年年盈利。
這要歸功于古采里耶夫經營有道。在創建羅斯石油公司時,古采里耶夫說過一句話:“能從零起步建設自己企業的人是天才。而所有其他的一切——就已經不是商業了,而是占有別人的財產。”一系列事實也證明了古采里耶夫的這種“商道”:從2003年開始,古采里耶夫幾乎每年都被選為“年度優秀管理人”,羅斯石油公司被評為“年度優秀企業”。在2006年的俄羅斯《福布斯》黃金百人榜上,古采里耶夫位列第31位,個人資產為30億美元。
槍打的出頭鳥
盡管羅斯石油公司業績輝煌,但它在俄羅斯的10家石油公司中并不是最大的,排名第7。但是,羅斯石油公司有兩大特點,一是它不像其他的公司有多個持股人,古采里耶夫一人便擁有公司70%的股份,另外的30%則屬于他的家屬和親戚,是純粹意義上的“私人石油公司”。二是,古采里耶夫不斷并購其他小企業,擴大實力,其子公司遍布俄 羅斯各地,發展潛力和空間很大。
于是,古采里耶夫的羅斯石油公司成了其他更大的石油公司和財閥無不垂涎的肥肉。當年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尤科斯”和阿布拉莫維奇(簡稱“阿布”)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都曾與它有過恩恩怨怨。現在,對羅斯石油公司傾注最大注意力的是“基本要素”公司的德里帕斯卡。
當然,在所有財閥之外,更希望在羅斯石油公司中占有控股權的是俄羅斯政府。自從“尤科斯”事件后,俄羅斯政府對石油領域的基本政策就是以國家大股的形式控股各私有石油公司,從而保證普京政府以石油天然氣為基礎的國家發展綱要順利實施。而羅斯石油公司恰恰就是俄羅斯政府至今沒有打進去的石油公司。加之,羅斯石油公司所占有的地盤是蘇聯時期傳統的石油產地和加工地區,這種私人企業的存在對政府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將私營石油公司控制于政府力量之下,是普京執政的一個重大目標。當年“尤科斯”是其明顯的開端,而“插手”羅斯石油公司是其繼續。所以,即便已是俄羅斯首富的德里帕斯卡在謀取羅斯石油公司的股份時,也顯得很小心謹慎:“此事,我曾與普京總統和總統辦公廳的負責人協商過。”在談判中,古采里耶夫的開價是100─150億美元,而德里帕斯卡出價40億。結果,65億成交,其中的30億歸古采里耶夫本人,35億用于償還公司的各種債務。有俄羅斯媒體說:即使德里帕斯卡要收購羅斯石油公司,也充其量是個轉手買賣,公司遲早是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