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克和龍娜(Eric Costantino & Nathalie Pelletier):Peac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陳蓓的服裝店地處外國游客較多的三里屯,旁邊還有很多法國人開的餐館、發廊和藝術品店。而在業界頗有名氣的愛麗克巴黎美發沙龍就在陳蓓時裝店的樓上,這家沙龍的首席執行官是陳蓓的好朋友——法國發型設計師Eric Costantino。Eric出生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從小深受各種藝術形式熏陶的他在22歲那年獲得了國際發型大獎“女士發型世界先生”。他曾經為美國總統布什、陳魯豫、楊紫瓊等明星打造發型。他的中國朋友和客人們都喜歡叫他艾力克。艾力克和他的藝術總監龍娜(Nathalie Pelletier)一起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談到火炬在巴黎傳遞的遭遇,龍娜說:“那是在謀殺體育精神。我們首先要記住的是奧林匹克火炬象征著和平和體育,不關系國別,不關系宗教,更不是政治,只是一場體育比賽,這一點從很久很久以前就開始了。我不明白為什么一些人僅僅因為自大或者某種借口就發生這樣的事情,那不是正確的態度。”
艾力克則補充道:“我同意龍娜的觀點。我個人非常反對政治人物將政治摻入到奧運會中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奧運會是件非常偉大的事情,中國會有更好的發展。而且我們必須明白奧運會到底是為了什么,奧運會的目的就是讓世界更好,是為了和平。發生戰爭時,我們能通過奧運會讓戰爭停止,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直珍視奧林匹克精神,是為了和平。”
針對法國一些政治人物的表態,艾力克建議中國朋友們不要反應過激,法國總統并沒有說他一定不來參加北京奧運會。而龍娜則表示,這可能是由于一些語言翻譯造成的誤讀。龍娜說:“我每天和朋友們交流的時候,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要說的話被翻譯成另外一個意思。你要知道,法語翻譯成英語,英語再翻譯成中文,這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錯誤。而記者和媒體也不可能把所有信息都精準地描述出來。而我們又處在不同的文化中,所有的因素加起來,可能造成了雙方誤解加深。”
龍娜告訴我們,她喜歡在中國的日子,“我曾經有很長一段在海外旅行的經歷,去了很多國家。我喜歡中國的生活,喜歡這里的人民和中國菜,喜歡看人們早上在公園里練太極,喜歡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的景象還有平時開玩笑的方式。我最喜歡的就是中國這種很多人在一起的氛圍。而在法國,我覺得家庭觀念和集體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缺失,這就是為什么我在中國覺得很舒服。”
艾力克則表示,他親眼見證了中國的變化,他1996年來到中國,那時距離現在已經12年了。說到這,艾力克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我很快就要回到法國,我想那時對法國朋友們最想說的就是:我想念中國。因為中法兩國的生活是如此不同。我還記得1996年的時候,北京的建筑高度都是平的……但是現在你知道一切都不再是這樣了。我看到了北京的變化,覺得自己很幸運。”
在采訪最后,龍娜說,兩周發生的事情并不應該永久地改變對一個國家的印象,事實上很多法國人是支持北京奧運的。她相信奧運會精神會得到保護,而中法關系也將走回正軌。而艾力克則一邊做出象征勝利的V字手勢,一邊得意地告訴我們:“我已經買了8月8號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對中法關系未來的發展,他和龍娜一起說出了三個詞:Peac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和平!理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