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正如十七大報告指出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我們也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看到目前中國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平衡的小康。圍繞著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中國仍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說。
以糧食為例:盡管糧食實現了6年“連增”,但糧食安全這根弦絲毫不能放松,如何確保13億人的飯碗仍是今后中國面臨的重要問題。
特別令人擔心的是,近10年間中國耕地面積凈減少1.24億畝,目前僅為18.27億畝。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難度很大。
貧困問題同樣面臨挑戰。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介紹,2008年我國政府調整了國內貧困線,實行人均純收入1196元的標準,貧困人口還有4007萬人。
與此同時,中國發展還面臨著城鄉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實難題。
據相關統計,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由1988年的1.86∶1擴大到2000年的2.79∶1,而這一比例近年來還有擴大趨勢。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改革開放30年,城鄉二元結構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大的格局并沒有改變。
“當前,我國已從解決溫飽問題為主要目標的生存型社會步入發展型社會。”遲福林表示,在新階段,要解決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就需要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朝著更高層次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