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1月16日中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海科技館和部分中國青年進行了為時1個多小時的對話,對話全程通過電視和網絡媒體,迅速為中國和世界各國民眾所了解,并引起了熱烈的關注。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奧巴馬并非第一位與普通中國人進行直接對話的美國領導人,兩位布什前總統、克林頓前總統和多位美國國務卿,都曾在高校和其他場合與中國大學生和其他階層人士進行過對話、交流,但在對話中引入網絡視頻直播,似乎還是第一次,形式是全新的,內容和風格又有什么新意呢?
和以往的類似對話一樣,奧巴馬在演講中強調了此行目的,強調了美國和他這位美國最高元首所關注的問題,在對話過程中甚至強調“美國總統的首要使命就是保護美國人民”。但與此前參與類似活動的美國領導人不同,在講話中他并未過多談及“美國價值觀”,也努力避免提到一些可能引起中方爭議、不快的話題。他多次談到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對不同價值觀、不同文化傳統的尊重。不僅如此,在演講和對話中,奧巴馬回顧了美中交往200多年的歷史,緬懷了中美友好、合作歷程中的多個美好瞬間,并引用了“溫故而知新”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成語。很顯然,如果說以往來訪的美國高級領導人,在這類活動中更多地注重“讓中國人了解美國人的想法”,此次奧巴馬則竭力想顯示一種新態度,即他本人和美國,都在努力嘗試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
與之相適應的是對話的另一方,即與會的中國青年代表們。以往在類似活動中,與會的中國民間人士,其所提出的問題,絕大多數是與中國話題有關,基本圍繞著美中雙邊關系,圍繞著“美國將怎樣看中國”、“美國將怎樣對待中國”等主題展開,這樣的話題在此次對話中仍然不少,但引人關注的是,不少提問者的話題,體現出更開闊的視野和胸懷。
譬如,人們聽到了對有關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憂慮,聽到了對阿富汗局勢的關注,聽到了對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問題的關心,也聽到了對奧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感想、以及對奧巴馬個人成功經歷的興趣,從這些五花八門、甚至看上去有些雜亂無章的話題中,可以看到一個新現象,即新一代的中國青年,開始不僅僅局限于利用這個難得的對話機會,試圖“讓美國了解中國”,而開始嘗試著通過這種交流、對話,去更多地了解美國、了解美國人的想法。
從關注自己到關注別人,從希望別人關注自己的想法,到先試著去關注、去感受對方的想法,當對話雙方不約而同出現這樣的新氣象時,人們只能將之歸功于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歸功于社會的發展,歸功于全球化進程,歸功于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歸功于兩國社會、民眾視野的開放和心智的成熟。
從“讓別人了解自己”到“讓自己了解別人”,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中美兩個大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彼此合作的前提和基礎。當這種變化不僅僅局限于這種特殊形式的對話,而逐漸滲透到上至官方往來,下至民間交流的中美關系各層面,將產生更深刻、更有意義的影響。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正如奧巴馬此前在日本演講中所說,他并非不談“美國價值觀”,而是希望和胡錦濤主席私下談。如此次對話般和風細雨的交流,始終僅僅是兩個大國交往的一個側面,而不是全部,這是國際關系的常態,也是每一個參加和關注此次對話者所必須清醒認識和正確對待的。
(作者:陶短房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