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擊網絡犯罪、保護信息安全,巴西、日本、俄羅斯等國近來相繼立法,詳細界定了網絡犯罪及其懲處辦法。這些舉措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
巴西國會參議院去年11月在審議新的《刑法大典》時,首次把互聯網犯罪列入刑事犯罪范疇。新法對入侵電腦、竊取密碼和違法封鎖網站等行為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和定罪,如非法入侵他人電腦將被判三個月至一年監禁;通過遠程控制電腦非法竊取私人信息、商業和公司機密,可能獲刑半年至兩年。
巴西這樣做的原因是近年來網絡犯罪猖獗。據巴西銀行業聯合會統計,2011年不法分子利用銀行網絡服務系統實施的犯罪活動比前一年增長了60%,導致銀行和客戶經濟損失達15億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0.5美元);還有調查報告顯示,去年網絡犯罪共使巴西損失159億雷亞爾。
此外,2011年以來黑客兩次侵入巴西總統府網站,并曾“攻陷”參議院、國防部、國家地理統計局、中央銀行等多家機構網站。名人隱私也受到侵犯,如黑客入侵巴西著名女演員卡羅琳娜·迪克曼的電腦,竊取其個人信息并曝光私密照等。
巴西專家認為,此前缺乏專門的法律,制約了對網絡犯罪的打擊,一些法官在受理網絡犯罪案件時,定罪和量刑無法可依。現在巴西國會不僅在《刑法大典》中加入打擊網絡犯罪的內容,還在加緊審議政府提交的《互聯網管理基本法》,以對互聯網的服務質量、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作出更明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