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上的沖鋒艇
“深V”船型,電磁兼容和隱身性能突出
“從總體上說,該型艦借鑒了上一代驅護艦一些成熟的設備和技術,但有自己獨特的創新之路?!睂O明告訴記者。
比如它的船型設計采用的是深“ⅴ”船型,這種船型通常被1000噸以下的艦船采用,國內戰斗艦艇是首次采用,優點是具備較好的快速性和適航性,能在8級海況下安全航行。
該型艦布置了艦炮、艦空導彈等武器發射裝置,配置各類雷達、電子對抗、通信、導航天線共幾十副,電磁環境復雜。承研承制單位聯合開展了電磁兼容數學模型仿真計算和縮尺船模試驗研究,通過采取多種技術措施優化全艦雷達、導航等裝備天線及設備的布置,首艦的系泊、航行試驗驗證了全艦電子武備的兼容有效性。
和中國海軍其他新型驅護艦相比,這型艦雖然在隱身方面并沒有采用太多的新技術,但性能仍較為突出——
借鑒和運用了驅護艦成熟的雷達波隱身成果,主船體和上層建筑外形采用了傾斜外板的隱身設計。針對機械噪聲源,柴油發電機組采用相關的隱身隔震技術,較大地降低本艦的機械噪聲,有效控制水下輻射噪聲強度和提高了執行反潛任務的能力。
“螺螄殼”里打造出來的“樣板艦、標桿艦”
該型艦裝備的電子武備及機電設備,大部分采用驅護艦的定型設備,尺寸較大,重量較重,所需艙容較大,隱身性的要求和深V船型特點,也給總體布置帶來了困難。
“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建造這型艦猶如螺螄殼里做道場,確實有很大的難度?!睂O明解釋道。
據介紹,船廠為了掌握鋁合金材料加工制造技術,自籌資金建造專用車間,添置設備,并建造同等的模擬分段,培訓員工,檢驗相關工藝技術,確保了鋁合金分段制造的順利推進。
圍繞把首艦打造成“樣板艦、標桿艦”的目標,軍事代表室聯合承制單位開展了7大類23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總段吊裝、精度控制等制造工藝研究,實施區域造船,大力推進船體、管系、電裝、涂裝等各專業全面的三維建模和優化。全面推行“精度造船”,通過運用先進測量手段和計算機模擬搭載技術,推行單元模塊、舾裝技術的應用,確保了新型戰艦的按期高質量交貨。
由于該型艦批量大,軍方采用了多個工廠同時開建的辦法,以確保建造的速度。同樣的一份設計圖紙,因為各個廠家對圖紙的深化理解不同,采取的工藝也不同,如何保證各個工廠能造出一個模子的產品?
孫明介紹說,在該型艦的建造過程中,海裝機關牽頭圍繞“建造一致性”進行了課題研究,軍代表室結合建造首艦開展了“建造一致性”工藝研究,以型號首艦技術狀態為“樣板”,將技術狀態控制落實到施工設計圖樣和技術文件中,并且將首艦作為“樣板艦”給各個廠家提供樣本。
新型護衛艦批量建造后,生產周期縮短,提高了交艦入列的速度。“過去講十年磨一艦,現在多個工廠同時開工,很可能就是一年造十艦?!睂O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