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和冷槍是最大威脅
第一次爆炸引起了片刻的混亂,幸運的是沒有人喪生。士兵們手忙腳亂地重整隊形,耳邊傳來營長穆罕默德·達奧伍德上校的怒吼:“我們不能在戰斗未打響時就認輸!”
部隊繼續挺進,一些士兵沿山脊線搜索,其他人則在公路上蹣跚。這條路是連接瓦爾達克和洛加爾兩省的主干道,為美國人所修筑,但由于塔利班的盤踞一直人跡稀少,有個“炸彈小徑”的諢號。2011年8月6日,塔利班曾在登吉山谷擊落一架載有31名美軍和7名阿富汗特種兵的“奇努克”直升機,釀成這場戰爭中最致命的慘劇之一。
先鋒小分隊小心翼翼地挖掘塔利班埋設的爆炸裝置。阿軍缺少高精尖設備,工兵只好用眼睛、鎬頭和鐵鍬尋找土制地雷,用雙手把它們挖出來,再搬到遠離公路的位置引爆。沖擊波把附近村莊民居的窗欞震得嗡嗡作響,據說,這類地雷的近距離爆炸足以把輕型裝甲車轟飛。
敵人依然沒有露面,卻用其他方式不斷顯示自身的存在。首先是路邊炸彈,接著是回蕩在整個山谷的冷槍。狹窄的山谷恰似巖石林立的露天競技場,誰也說不清子彈會從何處飛來。第一波槍聲停歇后,兩名士兵中彈。其中之一在昏倒前呼喊,“我無所畏懼!我不怕塔利班!”
然而,指揮官們卻對士兵被誰擊中出現了分歧。達奧伍德認為這是誤傷——精神過度緊張的友軍誤把同伴當成了敵人。另一位營長卻反復強調,這是藏在“他們上面”的塔利班狙擊手所為。正當二人爭執之際,更密集的槍聲響了起來,又一枚炸彈爆炸了。指揮官們只能暫時放棄爭執,命令隊伍繼續朝山谷深處行進,讓士兵們分散開排查各個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