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述評中國“大部制”改革順勢而為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1日報道】題:解決民生領域問題中國“動手術”改革多個政府機構
中國政府決定對現有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國家海洋局、鐵道部等“動手術”,通過重組機構與明確職能,解決民生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回應輿論對加強國防與反腐工作的呼聲。
這是中國國務院自改革開放以來,對下屬機構進行的第七輪改革,也是“大部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指出,相較于盲目追求數字上的減少,此輪改革的重要意義在于正確地以社會問題作為改革切入點,以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改革導向。例如分拆鐵道部的行政和經營職能有利于市場競爭格局的形成,改善春運期間火車票“一票難求”的局面。
如無意外,方案將獲通過,并成為李克強接管國務院后打出的第一拳。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1日報道】醞釀多時的中國國務院“大部制”改革方案10日正式出臺。中國學者指出,大部制改革是否成功,關鍵不在于動了幾個部門,而在于政府職能和角色的轉變,理順部門職責的關系,做到“簡政放權”、“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對市場及社會的干預。
換言之,大部制改革作為國家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部分,其表面是機構調整,背后應是權力的調整。因此,大部制改革也被視為“習李新政”推動系列改革的頭炮,重點應做到減少政府部門與特殊利益集團之間的糾葛,既為政治改革作鋪墊,也為打造服務型政府與廉潔政府試水。
(來源:新華國際 編輯:王琦琛)
發改委重組在即 反壟斷角色更加堅定
中國政府將收到旨在“翻新”其龐大經濟計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若干提議,但該機構作為反壟斷監管者的角色最終可能會被提升。詳細>>
19家外媒看總理記者會 最關注經濟改革反腐民生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記者的“新聞盛宴”。而每年一次的總理發布會,由于直面總理的機會難得,中外媒體基本都會關注熱點問題。
詳細>>外媒: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中央反腐決心
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兩高報告不僅彰顯了中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的決心;而且,報告中頗具新意的司法公開和透明也得到較多著墨,料將獲得高票支持。詳細>>
外媒看兩會: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懂得展現幽默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將消除刑訊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并允許法官自己做出決定。詳細>>
中國兩會看點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國防預算受關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一年一度的國家立法機關會議3月5日拉開序幕。所有人都密切關注著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和軍費支出計劃。詳細>>
三月看兩會:讓夢想照入現實
讓兩會的提案照入現實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詳細>>
“開放”成新聞中心外媒記者熱詞
3月1日,偶遇的外國記者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就是“開放”。詳細>>
全國兩會引外媒熱議 駐華記者關注反腐倡廉
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一年,國際社會對中國兩會給予高度關注。詳細>>

兩會會場的美女記者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各路媒體人來人往,美女記者永遠最搶眼。詳細>>
網民:對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網民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這“十大期待”。詳細>>
兩會建言:工會維權難在哪里
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工會手中擁有的是什么?詳細>>
兩會花絮標簽識茶杯
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內配備的兩會代表團茶杯上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加以區別詳細>>
兩會建言“有哪些民生亮點”
百姓期待今年兩會上民生問題有更多亮點詳細>>

“兩會”代表委員住地
歷屆“兩會”代表委員住地大盤點詳細>>
為兩會不再沏茶倒水點贊
服務員們將不再為代表委員們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務詳細>>
香港代表感慨兩會節儉風
節儉是有益于國家的積極轉變。對豪華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將會減少詳細>>
農民工的身份何時轉變
筆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詳細>>
關于校車駕駛安全的建議
隨著校車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車駕駛安全已成為最被關注問題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