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近日發布《中國工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五年(2008-2012)回顧及趨勢展望》報告。報告分析指出,當前,中國已進入社會責任管理時代,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獲得利益相關方認可和支持,構建與利益相關方的和諧共生關系,成為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外在約束和現實選擇。
企業社會責任誤區逐步消除
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傳播和發展,以及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實踐的不斷深入,社會各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逐漸從特指企業所承擔以慈善捐贈為主的社區責任的狹義企業社會責任,擴大為企業對社會所承擔經濟、社會和環境全方面責任的廣義企業社會責任,對社會責任的理解逐漸達成共識,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誤區也逐步消除。
要警惕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片面理解。如,公益論,即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慈善捐贈。實際上,慈善捐贈是企業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是在國家和當地社區在特定社會問題上不能完全發揮作用時給予的支持。慈善捐贈并不能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源和全部,與企業的經營行為沒有直接關系,只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企業不能將慈善捐贈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替代物。再比如,形象論,即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只是作秀。企業社會責任有助于提升企業形象,但不只是企業的形象工程,同時有助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比如,負擔論,即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與本職工作完全區分。企業社會責任不是要求企業做新的、額外的事情,而是要求企業在關注利潤的同時,考慮獲得利潤的方式。企業社會責任與員工本職工作密切相關,是做好本職工作、提升本職工作綜合價值的新方式。再比如,報告論,即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就是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只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一種方式,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落實社會責任,保持企業行為的道德和透明。
建立推進企業履責長效機制
從中國工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發展五年總體情況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迅速,逐漸形成了政府指導、行業推動、企業實施、社會參與的“四位一體、多元共促”的社會責任推進格局。隨著人們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更加深入,企業社會責任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將更加顯著。這種趨勢將使我們凝聚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各方合力,進一步建立推進企業履責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探索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體系,進一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社會參與格局。
政府作為指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因素,可持續的國家發展戰略對企業履責提出更高要求。政府將通過不斷優化履行社會責任的制度環境,指導工業行業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行業協會將加強研究,了解國際國內最新發展,結合工業行業企業的特點和發展方向,打造內容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強大的履責服務平臺,有計劃、有步驟系統推進工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向縱深發展。
在悄然來臨的社會責任管理時代,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作為全新的企業管理模式,要求企業必須對使命和戰略進行重新審視甚至再造。企業將進一步深化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將把社會責任作為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升綜合價值創造能力、運營的透明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