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垂直電商生存陷入困境的話題時有出現,而立足平臺的電商相對而言則活得更加滋潤,在電商領域中也有不少電商作出了積極的嘗試,希望能夠開拓更多的疆土。近日當當網就舉行了電商首場多空間“服裝SHOW”,但據南方日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所發布的新品均為第三方品牌的產品,曾經被當當網寄予厚望的自有品牌“當當優品”并未見“蹤影”。當當網CEO李國慶向南方日報記者證實,當當網自有品牌“當當優品”服裝品類已經“被砍”。
自有品牌“為時過早”?
“主要原因是對設計師團隊的設計不滿意,同時服裝品類的規模還沒到位”,李國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當優品”未來將聚焦護膚、家居品類,從去年開始已不再推出服裝類的商品。“我們現在推自有品牌服裝太早了。”李國慶認為,從零售行業的規律來講,服裝品類只有銷售額達到100億元時,才適合做自有品牌,因為這時候有足夠大的用戶量支撐,才能讓自有品牌的高毛利產生價值。
據資料顯示,去年5月,當當網正式確定其服裝自有品牌名稱為“當當優品”,涉及家居、家紡、服裝等品類。但是這一嘗試如今在李國慶看來并不成功。
“雖然李國慶認為自有品牌應該留給凡客這樣的垂直化電商企業去做,但是事實上凡客也正在自有品牌的生存道路上艱難前行。”互聯網分析人士區琪毅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凡客作為互聯網自有品牌的代表,雖然初步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認同,但是依然要為生存的問題而“努力”。據資料顯示,從去年開始,凡客也已經開始引入了第三方品牌的商品與凡客自有品牌“同臺競技”。“平臺化的戰略的確為凡客帶來了不錯的業績,但是同時對自有品牌也會帶來沖擊,讓自有品牌面臨被削弱甚至邊緣化的危險。”
差異化定位“分食”天貓
雖然服裝自有品牌的道路無論是當當甚至于凡客都不能算成功,但是平臺化的服裝電商取得的銷量卻是有目共睹的,而吃一塹長一智的當當網也更加堅定了在平臺方面的定位。據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上一季度當當在服裝百貨品類的增速達到85%,高于電商行業約50%的平均水平。同時圍繞服裝品類,當當網還推出尾貨甩賣頻道“尾品會”,這些讓當當股價在半年內從3美元左右漲至10美元。李國慶透露,今年服裝品類的銷售目標是30億元,5年內計劃達到60億元。
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服裝網絡購物的市場份額方面,天貓和京東排名前兩位,但天貓和京東的差距較大。“無論是當當還是凡客,利用平臺化的模式切入服裝銷售,面對的都是天貓這座大山。”在區琪毅看來,天貓在服裝領域的優勢非常顯著,而其他的電商如何能夠從天貓手上分一杯羹則要看如何打差異化這張牌了。
凡客與李寧的深度合作,在貨源上得到了李寧的支持,價格上具有優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目前當當網公布的服裝戰略來看,似乎是想在定位上與天貓做出區分。據南方日報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當當網將其服裝品類定位在了中高端路線,并主打一二線城市消費人群。而對于服裝電商中的另一個競爭對手京東,李國慶則大打拉攏牌。“可以做服裝品類一起分流天貓。”在李國慶看來,京東與其和當當網比拼圖書市場,還不如一起把矛頭對準天貓。記者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