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手機對健康與環境不利 非法拆解企業從中牟利
不少手機用戶抱怨廢舊手機的回收價格低,但是很多人也忽略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手機含有的有毒物質對個人的危害以及對環境的污染。
專業人士表示,廢舊手機零件中含有鉛、鎘、汞等多種有害物質,其電池的污染強度是普通干電池的100倍,手機電池在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一般一年就會腐化或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會引起甲狀腺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等。
另一方面,由于廢舊手機等電子垃圾中有大量的貴重金屬,一些非法拆解企業通過溶解和燃燒電路板,從中換取貴金屬盈利。但由于工序并不規范,露天焚燒的做法會導致重金屬進入地下水或者空氣中,造成嚴重污染。
專家表示,電子產品在前端設計生產和被廢棄后的加工利用所造成的污染比較集中有目共睹,一些地區已經成為電子垃圾污染的重災區,居民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廢舊手機可煉黃金 專家建議回收實行市場化
幾年前,曾有幾家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共同合作發起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聯合行動,在賣場、營業廳之類的地方設置回收的“綠箱子”,但后來也沒有了下文。而我國今年7月才開始實施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也還沒有真正進入具體實施的環節,而且目前的五大品類產品還沒有把手機納進來。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潘永剛此前曾表示,“一噸廢手機,經過加工提煉后,能產生300-400克的黃金,500克左右的白銀。一年產值3000個億,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循環經濟是一塊利潤與潛力都相當巨大的蛋糕。”他也表示,廢棄物回收利用行業門檻低,給予宏觀調控和扶持,已經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稱,廢舊手機的再生利用并不是一道難題,問題在于如何把大量的廢棄手機大規模集中回收。而我國廢棄手機的回收渠道不暢通,大量集中在小商販手中無法形成大規?;厥?,這一形態亟待政府部門牽頭來打通。
而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則認為,二手手機等廢舊電器回收處理的工作最終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政策,應該按照市場規律發展家電回收產業,并建立專業的回收處理機構。只有實行市場化,建立起生產制造、銷售、回收、處理的產業鏈,才能真正地解決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的問題。他表示,這一產業鏈的建立需要企業、政府社會和消費者三方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