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生態系納茨斯·普拉特教授和米格爾·卡納多-阿古萊斯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環境污染》雜志發表論文指出,河水鹽化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它能導致很高的環境和經濟代價,并對全球健康產生威脅。全球氣候變化和日益增加的水資源消耗,將會進一步加劇河水鹽化的嚴重程度。
人類活動增加河流生態系統的鹽度
一般來說,從河流中引水用于農業灌溉及其他用途是造成河水含鹽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過少的降雨量更使河水水量減少,從而導致鹽度增加。
論文的主要作者米格爾·卡納多-阿古萊斯表示:“本項研究旨在提供一個整體的看法,并強調次生鹽化問題對生態、經濟和全球健康之影響的嚴重程度。世界上很多地區都存在河水鹽化問題,但人們對此尚沒有足夠的認識。”
澳大利亞一些河流的河水鹽化程度最為嚴重,科學家已經完成了這一案例的研究工作,以便清晰地診斷出問題所在。目前,利用河水自然資源的所有各方(農民、工業界人士等)正在通力合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歐洲,近年來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河水鹽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巴塞羅那大學淡水生態學和管理研究組(FEM)組長普拉特教授指出:“西班牙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在西班牙埃布羅河平原,由于土壤的特點和人們所從事的農業活動的種類等原因,河流的鹽化程度高于澳大利亞,但有關部門并沒有把河水保護置于水資源管理的優先地位。因此,這一問題并未得到解決。普拉特認為,穆爾西亞地區的問題更為嚴重,“該地區是半干旱地區,年降雨量很少,因而農業活動中的灌溉非常普遍和重要,而過度利用水資源的后果則是河水變咸。”
參加本項研究的還有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本·可科弗德、法國里昂大學的克里斯托弗·皮斯卡特、德國科布倫茨-郎道大學的拉爾夫·斯卡弗爾以及德國圖林根國立環境和地質研究所的克勞斯·朱瑞根·斯卡霍爾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