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喻國明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首先市場是有梯度的,在某些市場飽和,在另外一些市場可能還有空間,這就留出一些資本投資且有利可圖的時間。其次,雖然現在沒有明確充分的信息判斷南華早報的投資是否明智,但作為資本市場投資有其價值法則,外人很難判斷它買的是渠道、是內容,還是人才等。
有消息稱,南華早報集團的目標收購公司是亞洲電視,不過,亞視發言人隨即澄清:“亞視未聞此事”。南華早報集團稱,除了就可能收購香港的媒體公司進行磋商,同時也會不時考慮及評估不同的潛在投資機會或策略項目。
其實,南華早報集團近年來的收購動作不斷,去年6月以770萬歐元向Hearst Magazines收購SCMP Hearst 70%股權。SCMP Hearst主要出版、印刷、廣告及分銷香港版ELLE、Elle Décor業務、經營“人車志”網站及在香港經營自訂出版業務。
而引起公眾對南華早報集團的關注和股價大幅波動的,還有私有化猜測。此前2月7日,南華早報集團曾公告稱,大股東嘉里傳媒(Kerry Media)將重新購入2009年售予三家銀行的2.25億股南華早報股權,相當于已發行股本14.4%。這意味著南華早報集團的公眾持股量將由目前25%跌至約10.6%。
這也再次引來市場私有化憧憬,當日該股最多漲了22.9%,至2.15港元,創近四年高位,成交急增至214萬港元。嘉里傳媒由郭鶴年家族持有,郭鶴年在上世紀90年代初收購了南華早報集團,其女郭惠光目前為南華早報集團行政總裁。郭氏家族通過旗下的嘉里控股集團(Kerry Holdings),曾在2007年末發出收購要約,擬將南華早報集團私有化。由于未能爭取到90%股東的支持,這份要約在2008年2月失效。
與多數報紙一樣,近年來《南華早報》也遭遇廣告收入下降和在線媒體競爭帶來的財務困境。南華早報集團2012年半年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南華早報》發行量同比增加7%至10.8萬份,但前6個月凈利潤為1.84億港元,與上年同比減少26%,其中報紙出版業務的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48%。
除了旗下《南華早報》是香港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集團旗下擁有包括報紙和雜志以及物業三大領域。郭氏家族在2007年發出私有化收購要約時,出價是每股2.75港元。當時分析師曾表示,一些股東堅持等待更高出價的原因可能是,他們相信南華早報集團的房地產資產價值遠遠高于該集團的賬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