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 DOCOMO事后調查發現,激增的數據流量是導致網絡故障的主因。而產生大量數據流量的來源是一款可以免費語音通信的Android應用,會每隔3至5分鐘發送控制信令。一旦信令信道發生擁塞,就會引起“雪崩效應”,這些終端會不斷地重試連接,導致信令信道更加擁塞,最終癱瘓。
2009年12月,英國運營商O2也碰上過這一問題,8%的智能終端用戶產生55%的信令流量,導致倫敦一些用戶周期性無法撥打接聽電話。
這樣的問題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信令風暴”。在國內,雖然還沒出現過這樣嚴重的狀況,但是運營商已經開始面臨壓力。中移動方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微信已經占用了中移動60%的信令資源,但僅僅帶來了10%的移動數據流量。
換句話說,目前微信占用運營商資源過多,但卻沒有帶來與之匹配的流量收入,同時還有可能把網絡搞癱瘓。這或許才是引發運營商不滿的直接原因。
黃曉慶表示,關于收費話題,現在其實很多用戶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是,“老百姓已經為很多服務付了費,如果因為一些OTT的不規范影響到了他的付費業務,這也是個問題。”
“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
那么,微信有沒有可能和運營商共贏?
在黃曉慶看來,答案是肯定的,他表示自己最近也一直在對此進行調研,探討“什么樣的模式可以讓雙方共同發展。而不是一定要站到各自的對立面”。
黃曉慶告訴記者,單從技術的角度,中移動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就互聯互通、信令風暴等問題雙方一起坐下來協商探討。OTT擔心的是他們的用戶體驗問題,而運營商擔心的是網絡承載和更多用戶的基本體驗問題。
黃曉慶介紹說,在這方面中移動的互聯網基地已經提出了一套“永遠在線管理”方案。“比如手機上有10個在線應用,都產生心跳的話,對網絡會是很大的負擔。可以讓他們共用。”
中移動方面設想的第二點是,雙方可以進行資源共享,或者進行業務的互相推薦。中移動認為他們的4G網絡能很好地解決信令占用問題,從這個角度,或許微信還能反過來推動中移動4G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