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劉女士是城市里典型的“吃貨族”,在朋友的推薦下,5月8日下午,劉女士在網上檢索“四海一家團購”,點擊鏈接進入一個團購頁面,由于團購價格優(yōu)惠、折扣誘人,迅速完成了500元的網銀支付。但不料在付款后石沉大海,一直沒有收到團購網站回復的任何團購憑證。
事實上,像劉女士一樣的消費者通過搜索進行網購,遭遇欺詐的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不幸的是,不少網民在碰到欺詐并遭受經濟損失后,由于金額不大、異地交易、網銀直接付款等方式,很難通過法律手段追查騙子追討損失。不過,隨著百度聯(lián)合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司法部中調協(xié)發(fā)起的“網民權益保障計劃”的落地,網民在百度搜索推廣的網站中引發(fā)的假冒、欺詐類糾紛都可以申請“保障”,挽回損失。
心急如焚的劉女士與百度工作人員進行聯(lián)系,百度將剛剛上線的網民權益保障計劃介紹給她,在申請保障頁面的引導下,劉女士提交了購買時重要的截圖作為證據(jù),經過百度方面的核查,很快地就認定了劉女士遭受欺詐的事實,百度通過網民權益保障計劃,查實了進行欺詐的網站并終止其推廣資格,向有關部門報案,還在第一時間將500元的網民權益保障金交付與她。
無獨有偶,在網民權益保障計劃上線后的第三天,百度工作人員便又接到了來自于無錫廖先生的權益保障申請,稱遭遇“話費充值”欺詐,付款540元購買的充值卡是“假冒”產品,在其本人通過卡密碼充值時,話音提醒密碼無效。百度工作人員受理了保障申請后,詳細審核了推廣頁面、付款截圖等證據(jù),最終判定為網站欺詐,在第一時間對該網站進行了下線處理,并付給廖先生540元的保障金。
百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該保障計劃實施一個月后,通過技術統(tǒng)計百度方面發(fā)現(xiàn)了三類高危欺詐形式,一是線上充值類網站,往往用戶購買充值卡后,密碼無效,核查認定為有明顯欺詐嫌疑;二是參加團購并支付款項后,未收到來自于團購網站的購買憑證,與商家失去聯(lián)系;三是在第三方電商網站購買日常用品,銀行付賬后,未收到商品,也無法聯(lián)系上賣方。
以上三個類別的案件,反映當前網絡消費高危區(qū)所在,百度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網民需要增強防范意識,提高對網站可靠性的辨識度。網民登錄百度賬號后在百度進行搜索,就可以享受到百度網民權益保障計劃的保護。在不熟悉的網購網站,要保留好購買頁面、支付或轉賬等截圖證據(jù),養(yǎng)成良好的網絡購物習慣。如果不幸遭到上當受騙,可以及時提交保障申請,以便第一時間挽回損失。網民受到財務損失后,百度根據(jù)欺詐情形還將選擇引入司法及相關監(jiān)督調解力量,幫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利,協(xié)商解決糾紛。對于惡意欺詐的不良商戶,百度絕不姑息,將聯(lián)合有關部門堅決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