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的興起以及帶來傳播手段的改變,尤其是微博,促使“嗅覺靈敏”的傳統媒體慢慢向微博靠攏,尋求和探索以突破自身傳播的局限和不足,以延伸傳統媒體的時代感和生命力。
6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發布的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2年媒體微博異軍突起,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齊齊發力,在微博輿論場嘗試主導“微話語權”。
其中,獨創的新媒體微博集成發布和互動模式,以及專為大型傳媒集團量身打造的特點,讓騰訊微博媒體發布廳在推出伊始,就吸引大量的媒體關注。自今年2月新華社法人微博駐至今,已有新華社、羊城晚報、山東廣電、河南日報、貴陽日報、齊魯晚報等8家大型傳媒集團入駐騰訊微博媒體發布廳。此外,經濟日報、鳳凰衛視、北京電視臺、瀟湘晨報、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等10余知名媒體集團已經確認合作,延展了主流媒體的網絡輿論引導能力,形成了龐大的媒體微博“輿論場”。
“媒體發布廳在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完美結合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這不僅為騰訊微博在強化媒體屬性上增加了籌碼,也為未來傳統媒體突圍新媒體指明了方向。”資深媒體人士認為,騰訊微博媒體發布廳在打破單一官博形態,擴大熱點傳播力、打通輿論場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此大規模的吸引主流媒體集團入駐,也凸顯了騰訊微博在媒體屬性戰略布局的強化。
打破單一官博形態延展媒體“品牌力”
不可否認,媒體官博通過自身優勢影響輿論、引領社會前行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但對于大型傳媒集團來說,其分支機構和記者、編輯都有屬于自己的微博,分布過于分散,相比之下,熱點大事件及突發事件中媒體官博的“單打獨斗”對整個事件的傳播廣度、信息集中度并不有利。
騰訊微博“媒體發布廳”很好地彌補了媒體官博單一的傳播形式。一般情況下,傳媒集團各媒體可能分別開通了微博(包括法人微博、欄目微博、采編個人微博),但彼此間的聯動或許不多,也缺乏一個整合的渠道。
媒體發布廳則實現了統籌的功能,把各級賬號集納在一起,不僅是形式上的聯動,內容運營上也是密切聯系,事實上形成一個矩陣互動,使媒體的品牌影響力是呈階梯狀、基數級增長。
此外,媒體發布廳經騰訊微博授權后,傳媒集團可按照產品模塊自行處理,圖文區可上新聞圖片,也可自行設為廣告板塊,營銷收入歸傳媒集團所有,為媒體提供了一條影響力變現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