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石峁古城考古發現4000年前祭壇遺址
記者從陜西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2013年度的石峁遺址考古工作中,通過考古調查發現了一座與石峁古城同時期的祭壇遺址。專家認為,其上下三層的結構、祭祀坑及其祭品等遺跡遺物的發現,表明4000年前黃河中游地區(尤其是晉陜高原)古代中國人的社會結構及其宗教、文化等文明要素已十分發達。
據了解,2013年4月以來陜西省考古人員繼續對“史前中國第一石城”——神木縣石峁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除了明顯可見的巨大城墻、玉器及房址、墓葬外,考古人員在石城墻之外的考古調查中,還意外發現了高大的祭壇遺址。
主持考古發掘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孫周勇說,經過初步考古調查,這座祭壇上下應有三層,自上而下分別為圓丘形土筑遺跡和一小一大的兩層方臺形石構基址。在祭壇最底部的石構基址邊長約90米,其整體高度超出現地表8米左右。由于沒有正式考古發掘,其具體情況仍然不十分清楚。
祭壇在古代中國或古代文明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導者或祭祀集團屬于絕對的上流社會或精英中的精英,在古代社會結構和物質文明表現中占有精神或宗教的主導權。這在祭壇遺址的考古調查中也有表現,譬如其周邊已發現分布有數座“活土坑”(埋葬祭祀品),面積3至5平方米左右,最深一座距地表約3米。目前,考古人員已采集了部分玉器等遺物。
參與發掘工作的邵晶說,位于石峁城址外城東門南北兩側的城墻區域內,是2013年度考古發掘的重點。這兩側城墻位于山脊之上,外側為自然而成的深溝險壑,內側是地形開闊的低緩坡地。其中北側的城墻相對“規整”,共發掘67.5米墻址,走向大致呈東南-西北方向。南側的城墻則要復雜很多,在發掘的108.5米墻址中,一段呈西北-東南走向,一段呈南北走向,還有兩段互相平行,都呈東北-西南走向。
神木石峁古城考古曾因其規模宏大及其在古代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獲得過世界重要田野考古項目。目前,它也是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土石結構城防設施實物,將中國現存土石結構城防設施的年代提前了2000多年。(記者馮國)
熱門推薦
更多>大貨車側翻將小車壓扁至40厘米(組圖)
直擊"4.07"曲靖東山煤礦透水事故救援現場
陸毅劉愷威黃曉明吳奇隆 電視劇“皇帝”比帥(圖)
全智賢宋慧喬金泰熙 盤點越長越逆天的凍齡女神
組圖:森碟慶生 石頭參加生日宴對話萌哭網友
英國十大神秘古老的特色迷宮
三地警方破獲特大制販槍支和管制刀具案
中國野牛氣墊船服役畫面曝光(高清組圖)
南京青奧會志愿者培訓啟動 咬筷子練微笑
黑龍江一列車發生脫線事故 致15人傷8列車停運
西安千人學寫漢字“BIANG”
400米超長秋千亮相重慶街頭 準備申報吉尼斯
黑龍江一旅客列車發生脫線事故 15人受傷
政府緊急調配水源保障蘭州市民用水
蘭州自來水苯超標:政府緊急調配水源保障市民用水
老人勸架被協管打死續:數次被打倒 肋骨折斷
廣州一男子持斧街上亂砍 連砍20余車
活體白龍王現身墨西哥淺海驚呆游客


- 罰一年紅燈照闖 公主墳路口10分鐘105人闖紅燈
- 3億投入4年就“癱瘓” 公共自行車項目緣何陷困窘
- 大媽成京房展購房主力 4老太買下美國鄉村別墅
- 四川一女子曝光不雅照舉報官員被舉報人已停職
- 北京最老爛尾樓變高檔酒店 已閑置21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