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能足校隊員張大凱的球員注冊證。記者 郭劍 攝
冬訓期間竟然顱內出血,校方漠然態度令家長憤慨
中國足協本周公布了今年的校園足球推廣計劃,但2009年12月剛剛在中國足協注冊的山東魯能足校13歲少年張大凱,卻再也看不到中國足球運動蓬勃開展的那一天了——今年1月20日,張大凱因慢性硬膜下血腫不幸身亡,那時,魯能足校U13球隊正在廣西北海冬訓。張大凱的父母和家中老人聽到噩耗十分悲痛。張大凱的父親張正禹認為,孩子在冬訓期間出了事,魯能足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們的冬訓是從去年12月19日到今年1月28日,1月15日那天,我孩子頭暈嘔吐,隊醫程韶華陪著大凱到北海市人民醫院檢查,醫生做出‘左頸硬膜下血腫’的診斷,建議住院治療,但隊里沒有同意,隊醫把孩子帶回了冬訓基地。”張正禹對于孩子身亡的前前后后已經有了詳細的了解,“回到隊里以后,別的孩子接著冬訓,他一個人在宿舍躺著,發生了好幾次‘噴射性嘔吐’。16日,助理教練王曉龍給我們打電話,說孩子嘔吐,有‘輕微腦震蕩’,讓我們把孩子接回去。”
17日,隊醫再次帶張大凱去北海人民醫院檢查,醫生也再次“建議住院治療”,但“病人及陪同者不同意”的字樣出現在病歷本上,張正禹說,這是因為隊醫不答應醫生的建議,所以在病歷上簽字把孩子帶走。
直到現在,張家也堅持這樣的觀點:如果15日遵照醫生住院治療的建議,并且在16日告知家長孩子病情的嚴重性,事情就不會發展成今天這樣的慘劇。
今天下午,張正禹找到記者,繼續表達著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對足校事后漠然態度的憤慨。
“出事以后,足校一共給我打過兩次電話,春節前一次,上周我找足協以后又打了一次,意思都一樣,就是他們通過律師拿出來一份‘賠償明細表’,希望我們能接受。”張正禹說,“馬上就是清明節了,孩子的尸體還不知道怎么處理。足校說,給我們1萬元,先把尸體火化了,我們堅決不干。春節前,我們在貴陽醫學院法醫鑒定中心做了尸檢,尸檢報告說,孩子是因為顱腦損傷導致顱內出血死亡。”
張正禹來北京后,曾3次前往中國足協找相關人士咨詢,希望得到幫助。但令他失望的是,中國足協最多也只能“督促”魯能足校方面盡快拿出“令雙方都滿意”的處理方案。
“我找過青少部,這個部門主管運動員的注冊,我兒子是中國足協注冊運動員,所以我想,他們應該能幫我。”張正禹說,“后來,我還見到過一位足協副主席,她表示會把我的材料轉交給主任韋迪。昨天,我給韋迪打電話,韋迪說,他看到了這些材料,會和相關部門協商。”
實際上,中國足協已經找魯能足校了解過情況,只是魯能足校的說法沒有得到張家的認同。張正禹表示:“足校說,是家里人自己把孩子領走的,而且足校的律師也給了我一份足校的意見,按照他們‘賠償明細表’的算法,學校方面最多賠給家屬9萬元,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
目前,張家一方面希望中國足協能夠“幫忙”,另一方面也在社會上尋找律師,通過法律途徑“讓魯能足校盡到他們應盡的責任。”但張正禹沒向記者透露他認為足校“合理的賠償金額”應該是多少。“我相信法律是公平的,我們已經報了案,但還不知道案情進展。”
“現在我也咨詢過律師了,有律師表示感興趣,接下來可能會采取一些措施。”張正禹在律師的授意下表示,目前尚不能透露他和律師之間對此樁訴訟的具體考慮。張正禹說,“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怎么會有這樣的學校和老師,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他們會這樣嗎?”
張正禹告訴記者,山東魯能足球學校副校長李學利代表足校方面負責處理此事,但記者多次致電李學利,沒有得到回應。
中國足協注冊辦負責人朱和元告訴記者,足球少年張大凱的不幸應該引起各級隊伍的高度重視,“中國足協有規定,要求各級運動隊給運動員上相關的保險,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如果孩子出了問題,就一定要對孩子負責。”
記者在孩子們入學時與魯能足校簽訂的合約中看到,魯能足校確實為學生代上了意外傷害保險,保險費為每年55元,但即便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身故,身故保險金也只有兩萬元人民幣。
和鮮活的生命相比,兩萬元的賠付金確實少得可憐。
“孩子已經走了,我們接受這個現實,但家長希望魯能足校為他們的疏忽和冷漠付出相應的代價。”張正禹說,“如果通過這件事能在以后杜絕這種情況,我們也算有點安慰。”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郭劍)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