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洋
奧運冠軍是否有特權曾引發(fā)熱議,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郭晶晶們”身上。在官本位的氛圍下,絕大多數(shù)運動員還是弱勢群體。因為無論他們是否期望“特權”,決定權不在他們。最終賦予奧運冠軍們這種“特權”的,是擁有公權力的各級領導。就如周洋雖然說了句“父母沒有工作”,但如果不是領導大手一揮“幫忙”解決工作,一個弱女子,就算是拿過奧運雙料冠軍的弱女子,又能如何?
英格蘭不乏像加斯科因那樣紅極一時卻因生活放縱而最終窮困潦倒的球星,但他們從未因對英國足球的貢獻而謀到一官半職。美國的菲爾普斯雖然在奧運會上奪金如砍瓜切菜,但估計十幾枚奧運金牌也換不來一份公職。塞巴斯蒂安·科在英國體育界地位崇高,但只能擔任公司性質的倫敦奧組委的主席,而并未在政府任職。他曾以保守黨員的身份擔任過5年左右的議員,但在1997年也落選了。
不是說奧運冠軍們不能走仕途,而是說他們應該像普通人那樣經過程序,公平競爭。如果他們經過努力具備了公務員資質,并由正常程序進入政府機關或事業(yè)單位,值得大聲喝彩。比如鄧亞萍退役后毅然去英國留學,從ABC開始學到了劍橋經濟學博士,獲得了兼職國際奧委會官員多年的經驗,有了北京奧運會時擔任奧運村“副村長”的經歷,又先后在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團委任職,一路穩(wěn)穩(wěn)走來,成為退役運動員華麗轉身的典型。
而對一些資質或有欠缺的奧運冠軍們頻繁“當官”、火速“當官”的質疑,其實是對社會公平和競爭規(guī)則缺失的質疑。奧運冠軍們因取得了非凡成就確實應該獲得回報,但為政者能否濫用公權力進行“回報”,是回報少數(shù)人,還是回報大多數(shù),是該思考的問題。
從社會公平的角度而言,為政者對退役運動員更應該“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從執(zhí)政清明的角度而言,官員們必須照章辦事,決不能“大手一揮”。
來源:新華網(記者 李麗 王昊飛 鄒大鵬) 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