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5日言論版文章:氣候變化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我們所有人看待這個問題都必須帶著高度的緊迫感。氣候變化作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各國負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個難題只有在所有國家通力配合的情況下才能破題成功。
我們如果成功破題,將為強化多邊主義、拓展國際合作打開一條新路;同時,我們也必須實現破題。順應氣候變化規律、采取必要的具體措施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需要各國實實在在的努力與投入。
這些行動與此同時也為我們創造了種種機遇,實現一些能惠及全人類的目標,例如推動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進能源安全問題的解決、緩解本地污染狀況、保護森林植被、維護生態系統等等。
正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會議所指出的,所有國家對于氣候變化都負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都應當投入到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事業中來。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開始較早,因此在歷史層面上對于溫室氣體不斷積聚責任更大。這些國家應當帶頭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畢竟發展中國家受氣候變化的沖擊相對更加嚴重一些。
同時,發展中國家、新興大國也有權充分發展本國經濟,實現人均能源消費量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的人均能源消費量仍然遠低于發達國家。要實現經濟發展與“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量”怪現象的脫鉤,重大技術進步、科技創新是必不可少的。
像巴西、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沒有逃避各自在這方面的種種歷史、現實責任,還主動做出鄭重承諾,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世界局勢瞬息萬變,但這些國家在對抗氣候變化方面表現出很強的責任感,它們也成為了清潔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這一“新工業革命”浪潮上的弄潮兒。
這次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是國際氣候變化問題解決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次大會應當就《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達成一致,力爭在會議閉幕前為發達國家制定更高的目標。
此次氣候變化會議在談判環節中,應當為那些拒絕批準《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設定具有可比性的減排目標。大會應當拿出短、中、長期性的資助計劃來,以踐行去年發達國家在丹麥哥本哈根許下的承諾,在2010-2012年期間為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的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度過節能減排的轉型期、適應期。大會在閉幕之前應提出具體措施,從濫砍濫伐、森林面積縮減的方面著手減少碳排放。
最后,我們還應當構建科技的一個更新換代機制,幫助發展中國家度過節能減排的轉型期、適應期。除了這些具體目標,此次坎昆會議應當拿出一攬子計劃和規程來保護現有成果,例如《哥本哈根協議》中的核心條款;同時為本次大會順利閉幕、“巴厘島路線圖”未完成目標的談判和2011年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大會鋪平道路。
巴西和其他拉美國家在氣候變化議題方面合作持久而緊密,在地區范圍內解決主要問題,并共同推動多邊框架的鞏固與發展。
巴西與中國在這一領域保持著緊密的雙邊合作關系。兩國政府高層人員在中巴兩國2010-2014年共同行動計劃的框架內,定期舉行會晤,就氣候變化問題多邊談判的進展交換意見和看法。兩國相關部門每年也舉行一次會議,通過能源礦產分委員會加強兩國兩國在能源利用效率、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巴兩國近期將前述一份諒解備忘錄,鞏固兩國多個區域能源項目的合作,尤其是推動生物燃料科研在兩國及其他國家的進展。
對于“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巴西、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以積極的態度做出了生動注解,并且已經用非常有力的措施控制住溫室氣體的排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貢獻。
巴西正在推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在2005-2020年期間排放量削減幅度達到36.1%至38.9%。巴西這方面最艱巨的一個任務,是要剎住濫砍濫伐熱帶雨林的勢頭——這一塊兒恰恰是巴西碳排放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塊。
巴西意圖削減亞馬遜熱帶雨林80%的砍伐面積,以及巴西稀樹草原40%的砍伐面積。這個計劃已有十多年的實施經驗做積累,通過一系列措施將能達成目標,措施包括立法執法的跟進,主動刺激引導、大力發展可再生、可持續的林業生產經營活動。
在能源產業方面,巴西以國策的形式推動能源的節約與集約利用,堅持可再生能源在國家能源使用總量中至少占到45%的比重。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經合組織(OECD)的成員國中,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量比重僅為8%。
巴西通過甘蔗找到了節能減排的突破口。甘蔗是巴西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來源,用甘蔗生產出的乙醇,解決了巴西過半數汽車所需的燃料,同時甘蔗渣發電的規模也日漸增長。生物燃料產業也發展迅猛,巴西國內已有近4%的卡車使用上生物燃料。
由于巴西可持續發展政策較嚴格,水電行業也因而受益,欣欣向榮。風力發電也前景廣闊,吸引了大筆的投資進入,今后幾年將發展迅速。
我們參加這次坎昆會議是帶著建設性的態度,希望能有標志性的成果,為明年南非“巴厘島路線圖”談判的圓滿結束打下基礎。
我們同時也希望,這些成果能夠對2012年在里約熱內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的成功舉行起到積極作用。本次會議將為國際社會提供契機,評估1992年地球峰會以來近20年取得的成就,并為全世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共同事業定下基調。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zgrbjx/2010-11/25/content_11604688.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巴西駐中國大使 克洛多瓦爾多·胡格內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