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15日見報評論版文章:當前房價居高不下,2011年房地產市場應當采取何種政策成為熱門話題。最好的策略應當能夠避免房地產泡沫,因為想通過降低房價來解決買不起房的問題不過是一個幻想而已。
根據社科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2011年如果房地產市場調整政策放松,房價有可能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上漲幅度為20%-25%。35個大中城市平均房價泡沫為29.5%。
顯然,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并非由強勁而合理的需求所驅使。去年,我們指責國際資本流入房地產市場,因為出口依賴性的制造企業發展緩慢,因此資本投資從實體經濟轉向了虛擬積累和國際熱錢。故而,政府采取更加嚴格的方式限制資本轉移,以此給今年的房地產市場降溫。
但是,到11月為止,房價已經實現了9月份以來的連續3個月上漲。據國家統計局,全國7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較上月平均增長0.3%。這一數字正好與社科院的估測相匹配。
那么明年房地產市場前景如何?毫無疑問,我們將繼續感受到房地產繁榮的巨大壓力,但是,這股壓力不僅來自投資客的漁利動機,還因為消費者對通貨膨脹的恐懼。
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份民居消費物價指數,CPI達到28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為5.1%。數據表明,對房地產市場走高的期待是一個自我實現的神話。
政府應當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嗎?棘手的是,房地產市場與地方政府的經濟增長緊密相連。現在我們需要用更加巧妙而非更加復雜的手段去衡量控制的恰當水平。然而目前,我們并不知道如何在通脹中避免房地產的貶值,在這種極不穩定的環境下,政府努力為房地產的增值提供一些確定性,因此其設置的使房價緩慢平穩增長的調控目標也很難實現,這反而造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房地產泡沫。
指出房價無法預測,顯然有點陳詞濫調。在當前局勢下尤為如此,原因是房價變動受到諸多政策不確定性的制約。房價的預測比供需關系的估量更為復雜。例如,農民工對房產的需求主要依賴于戶口制度的改革以及農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
此外,房地產消費與通貨膨脹密切相關。許多富裕家庭都把房產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對這些家庭來說,買房子和買古董沒什么區別。
然而,當前的租金回報率太低,致使出租房屋不足以成為資本投資的一種方式。住房的購買完全取決于房地產的增值或資本的增加。而未來通脹的增長趨勢可能會使人們對于房地產的重要性認識得更加清楚——這是獲得利潤的一種長效而又安全的投資方式。因此,制定政策規章的目的,是為了遏制房地產供應鏈條上任何在短期內可能會人為增加房地產投資的因素。
減少房地產市場流動性的政策也同樣有效。這樣的政策應當包括建設更多的經濟適用房,改革以土地為中心的地方財政體制,以及建立多層次的住房體系,以全面保障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性。與此同時,還應當允許適度的房價波動,促使將房地產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風險更加透明化。
房地產市場過熱將使金融風險增加,進而造成經濟的全局性波動。盡管以住房來保障社會的穩定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這更像是中產階級高價進入商品市場的一種說法,而并非暗示房價調整問題解決之道的事實。但是,希望房價調整仍舊只是個幻想。
明年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最佳方案,既不是繼續繁榮,也不是迅速崩盤。當然,對于投資者房地產價值的穩定也沒有什么保障。說到底,這只是通脹時代的一個自我實現的神話。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cndy/2010-12/15/content_11702422.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英國卡迪夫大學教授、中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吳福龍 編譯 趙欣瑩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