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11日報道:生長于浙江麗水這座小城市的胡海霞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女孩兒。在她童年的回憶中,充斥著來自女同學們羨慕的眼光,因為她的母親是一位手藝靈巧的裁縫。
“在學校,我上午和下午穿的衣服都可以不一樣。要上舞蹈課,我媽立馬就能用窗簾給我做出條畫報上的紗裙,”今年25歲的胡海霞說。
然而, 胡月娥的一雙巧手帶給她女兒的并不止是一段錦衣華服的童年,如今又成就了女兒以及無數和女兒同齡的少女們的一個夢想:做一個電影明星。
這一切起源于十年前胡月娥的一個偶然決定。2000年,在麗水服裝加工廠工作了十幾年的胡月娥決定帶著女兒離開這個以羽絨服加工聞名,競爭激烈的小城市,到其他地方開家羽絨服定制店“改善生活”。
就這樣,她來到了毗鄰麗水的橫店。十年前的橫店還只是一個擁有幾萬人口的小鎮,遠沒有今天數萬平方米的影視基地,和車水馬龍明星云集的陣仗。但這對于沒有太大野心的胡月娥來說,“能包攬下當地人冬天的置裝已經能發財了”。
不過,當時橫店當地的居民似乎對于小鎮中心萬盛街上的森馬、李寧等品牌服飾更感興趣,而胡月娥的月娥服飾雖然與這些“名牌”店一街相隔,卻一直門可羅雀。
直到05年,一位在橫店拍戲的導演意外發現了這家可以按要求定制羽絨服的小店,生意才有了起色。
投資數十億元,擁有13個主題攝影基地和攝影棚的橫店影視城每天都會引30多個劇組來這里拍戲,即使在春節也不例外。而胡月娥的定制羽絨服即滿足了明星們追求個性的心理,也為在空曠基地上拍戲的演員們起到了擋風御寒的作用。
據胡月娥透露,小店現在每年能賣出3000多件羽絨服,其中80%都是明星定制的。在胡月娥的客戶名單中,更是包括了劉德華,范冰冰等大牌明星。而來自香港的男演員陳浩民更是充當起了小店的設計師,別出心裁地設計了有棱角的“恐龍型羽絨服”和形似蝙蝠俠穿的斗篷式羽絨服。
明星們的號召力也吸引了許多到橫店追星的“粉絲”和慕名而來的游客來店里采購羽絨服。
“比起大商場里上千元一件的羽絨服,我們店里的價格更優惠(每件300到1000元),而且用的羽絨也都是真材實料看得見的,”胡月娥介紹道。
正是在這樣“眾星云集”的環境中,在2009年,因為金融危機從外貿公司“下崗”,每天在小店里幫忙的胡海霞被小店的常客一位導演夫人看中,在《黛玉傳》中獲得了一個丫鬟的角色。
“初中的時候我們老師給我們布置過一篇作文,題目是‘未來的我’。我記得我開頭是這樣寫的:等我長大后,我將成為一名明星,穿著漂亮的衣服,被眾人追逐,”坐在堆著各色羽絨服的縫紉機旁,胡海霞回憶道。
“那個時候當然是隨便寫寫的。但是現在想起來,真的有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海霞說。
但是,拍電影并不像胡海霞想的“穿上漂亮衣服走動幾下”那么簡單。
“我拍第一個鏡頭時,我的表情都僵掉了。NG了16次。不過幸好,現場的演員,攝像大哥都認識我,在我們家買過羽絨服,所以他們對我都很耐心,”海霞說。
如今,海霞已成為了橫店最紅的“綠葉”,從第一部戲至今,接了十幾部電視劇和電影。在最忙的時候,更是幾部戲一起上,片酬也跟著漲到了幾千元一天,而在橫店,群眾演員的基本薪酬徘徊在50到300元一天。
戲外,海霞和許多年輕明星也已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拍戲空檔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和我討論他們的羽絨服要怎么做才好看。聊著聊著,就熟了,” 海霞表示。
性格開朗活潑的海霞去年生日的時候切了四個蛋糕,因為明星們都爭著要給她過生日,但是他們中有些人“不玩在一起”。
心態平和的海霞說她并不想做什么大牌明星,不過,這并不妨礙她忙碌而快樂地穿梭于羽絨服店和片場之間。談到2011年的計劃,海霞表示一方面她想裝修一下媽媽的羽絨服店,“提高一下檔次”;另一方面,她還想去北影或上戲進修一下表演,因為聽她的明星朋友說“那兩個學校是中國最好的”。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cndy/2011-02/11/content_1198037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 徐珺倩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