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24日,清華大學聯合中國疾控中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分析控煙首次寫入國家發展規劃綱要的開端性意義,討論了政府、媒體及公眾在落實綱要中禁煙內容的路徑,指出禁煙應當被作為公共產品服務被充分重視。與會代表就禁煙立法、執行、監督和評價等諸環節展開了熱烈討論。
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被視為中國從“消極控煙國”走向“積極控煙國”的一個標志性轉折點。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首先肯定了,此次“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寫入國家發展綱要是一次公共討論民主參與國家決策的成功范例。他認為:“煙草已經成為全民健康最大危害,全面控煙刻不容緩。對控煙的立場和做法,反映了我們的發展是否真正是為了人民的利益。”
全面控制煙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典型的國家公共產品,也是典型的基本公共服務,需要政府有效及時提供。“國家須立法保護每位公民免受二手煙危害。”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國家控煙辦公室主任楊功煥認為,“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的表述中,“推行”的關鍵,就是由全國人大盡快制定國家層面的煙草控制法案。她說:“煙草業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健康危害型’產業,。雖然是政府財政收入的‘納稅大戶’,但其帶來的社會成本‘凈效應’已為負值。煙草業是典型的健康危害型產業,它帶來的稅收已經不抵其造成的危害以及對社會造成的沉重經濟負擔。
中國政府應將控煙作為履行保護人民健康的最有價值的公共服務,在國家和各省(區、直轄市)政府的公共財政下,設立煙草控制專項經費,提高煙草控制的活動能力;制定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層面的具體控煙規劃,公開征求社會意見,使“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達成廣泛的民意共識。為實現“十二五”規劃中的禁煙內容,楊功煥給出了一個具體的時間表,“十二五”首年,應該有一半的省級城市,特別是已頒布地方控煙立法的城市,達到公共場所完全無煙的目標。而“十二五”收官之年,理想的狀態是,在省一級城市,實現100%的公共場所無煙。5至10年后中國的控煙藍圖可以概括如下,在室內公共場所看不到有人吸煙、聞不到煙味;所有公共場所看不到和聽不到任何形式的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不再有向青少年銷售香煙或由青少年銷售煙草制品的現象。
楊功煥還對“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包括四個關鍵詞,這也是《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簽約國履約五年后達到的目標。“全面”指全國各部門和各行業都要開展這項工作,不是在少數地區的試點。“全面”也意味著政府各部門都不容置疑地要包容到這項工作中來,是政府的責任。“推行”要推動控煙進程,就必須有措施、有活動、有時間表和路線圖,要有支持保障措施,包括財政投入、執行及監管隊伍等;而推行中最關鍵的策略是立法。“公共”此處的“公共場所”,不是最早提到的醫院、學校、影劇院等少數局限的公共場所,而是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包括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還包括飯店、餐廳、網吧等各類經營性的公共場所。“禁煙”不再是簡單的“禁止吸煙”。
與會代表達成的一個共識是,控煙立法難,執法更難,但普遍認為,“執行難”不能成為不立法或法不好的理由。“十二五”規劃中列出明確的控煙目標,對全國人大是一個約束,也是一個推動。但關鍵是,控煙執法要靠我們爭取更大范圍內對“煙草危害”、“公共場所吸煙違法”的民意共識。令人高興的是,衛生部3月22日推出新版《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提出今年5月1日起,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并在公共場所中應配備吸煙勸阻人員。雖然只是一個部門規章,但已彰顯出政府部門對控煙的決心,也可以視為“十二五”規劃后,中國全面控煙邁出的第一步。
具體到執行,不容回避的一個問題是國家體制及機制設計范疇內的多頭管理現象,“十二五”規劃中,由于“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列入“公共衛生服務”這一具體章節中,因此國務院已交由衛生部負責牽頭各部門落實完成。同時,《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6年在中國生效時,國家建立了以“工信部牽頭”的履約機制。今后五年的中國控煙推進過程,有待于部門之間進一步協調。也可以這樣理解,中國控煙應以遏制需求在先,由衛生部牽頭協調各部門,在公共場所全面推行禁煙,向吸煙者提供戒煙服務;調整供給在后,由工信部牽頭,盡快制定相關政策幫煙草企業轉產轉型。
人群對煙草需求的變化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中國在未來20年完全有機會平穩實現煙草企業的轉型。這符合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根本方向。(中國日報記者 李洋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