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7日評論版頭條文章: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即將于5月9日在華盛頓舉行。此次對話的主要任務應該是討論如何把胡錦濤主席今年1月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與奧巴馬總統達成的廣泛共識落到實處,推進中美關系向著合作伙伴關系發展。雙方有許多共同關心的議題,也會有一些某一方特別感興趣的話題,討論的范圍將是非常廣泛的。但在討論這些具體問題時,有一些大道理是必須要講的。是哪些大道理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三個:
1、中美兩國誰也離不開誰
這是從兩國關系的雙邊層面來看問題。32年來的兩國關系是越來越密切,還是越來越疏遠?是越來越拓展,還是越來越萎縮?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兩國之間仍然存在著分歧,老的分歧沒有解決,還出現了新的分歧,但從總體上說,中美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的事實和趨勢不容置疑。中美兩國的互相依存度越來越高,雙方都從對方的發展中得到好處,兩國關系成為一種真正互利共贏的關系,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發展突顯出來,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產生了擔心、不安,甚至焦慮。在美國和一些別的地方,“中國威脅論”又出來作怪了。實際上,中美兩國的力量對比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中國在經濟、軍事、科技創新能力、軟實力等諸多方面與美國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中美兩國誰也離不開誰這種狀況也沒有發生變化。今后兩國仍然是互有需要,互相能從對方的發展中得到利益。這也就是今年1月兩國《聯合聲明》中說的“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的主要涵義。
加強兩國關系中的薄弱環境是構建這種伙伴關系的重要一環。兩軍關系是兩國關系中的短板。在對話中有兩軍代表參加,并在戰略與安全方面開辟更多的渠道進行交流和溝通,對于增信釋疑,加強理解,拓展合作領域是十分重要、非常有益的。
2、亞太地區不能亂
這是從地區層面上來看問題。這里有兩層意思:中美關系影響地區形勢,地區形勢反過來影響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的狀況如何對本地區的形勢產生深刻影響,亞太地區的國家為了謀求發展都希望地區保持穩定。但沒有中美關系的穩定,就談不上地區的穩定。因此中美關系的穩定符合本地區國家的利益。如果中美兩國關系緊張,東亞國家將被迫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這是它們所不愿意的。正如有的東南亞學者所說,大象打架,草地遭殃。中美兩國就是大象,而他們的國家是草地。本地區的國家希望中美兩國和平相處。
地區形勢反過來也影響中美關系。朝鮮半島的局勢、越南的局勢都曾經對兩國關系產生重大影響。去年朝鮮半島持續緊張,也對兩國關系產生負面影響。中美兩國是該地區的兩個大國,他們對地區的穩定負有責任。他們不應該參與可能導致地區緊張的事態,而應該以負責任的態度,為降低地區的緊張作出努力。眼前來說,主要是朝鮮半島的局勢。兩國應該加強協調和合作,并與相關國家一起努力,降低緊張局勢,促使六方會談盡快恢復。在南海問題上,相關國家也要多商量、多溝通,而不能搞突然襲擊,隔空喊話,任由媒體去操弄。
3、全球治理離不開中美合作
這是從全球層面來看問題。進入本世紀,中美關系不同以往的明顯特點是,在兩國關系中有著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問題,有的學者把它稱為中美關系的全球化。在2009年11月和今年1月兩國的《聯合聲明》中都有很大篇幅論述雙方在全球問題上的立場,主要是共識,也是這種特征的反映。后冷戰時期的另一個特點是非傳統安全、威脅突出 ,這些威脅是全球性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應對。唯一的辦法是國際社會合作加以應對。惟其如此,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全球治理的問題。全球治理毫無疑問缺不了大國的參與。中國不贊成G2的概念,但大概沒有人懷疑,中美兩國的合作對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奧巴馬總統也一再強調了美中合作對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的重要性。
當前全球治理中的突出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后金融危機時期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這種改革已經開始,但也僅僅是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一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機制的構建,這是一個全新的機制,需要國際社會尤其是中美兩國的合作。這些年來兩國在發展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方面的合作已經成為兩國關系的新亮點,相信此次對話在這方面也會取得新的進展。
英文原文請見:
http://m.orobotics.cn/bizchina/2011-05/07/content_12463895.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 陶文釗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