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史上罕見大旱席卷中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正面臨著旱情肆虐與電力缺口的雙重拷問。
大旱之下,江西的鄱陽湖“變身”綠草地;江蘇省洪澤湖水位也持續下降,6月2日,洪澤湖今年平均水位首次出現低于12米的情況,名產大閘蟹的上市形勢不容樂觀。
太湖也未能躲開干渴之風的“光臨”。太湖防總公布數據稱:6月2日8時,太湖水位僅為2.77米,低于多年平均水位0.30米。
而更令流域沿岸各地策部門頭疼的是“大旱”遇上了“用電緊張”。旱情烈度之大,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的水利設施,包括安徽省在內的長江沿岸部分地區,遭遇缺水和用電量持續增加的雙重難題。
以安徽境內長江江濱重鎮安慶為例:安慶作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僅安慶電網旗下就擁有花涼亭、毛尖山、雷公井、皖水電站、大龍潭等五座水電站,總裝機量超過10萬千瓦。
該地雖處長江之濱,氣候濕潤,但由于2011年開春以來旱情持續,水庫蓄水量普遍偏低,五座水電站只有花涼亭一座水電站開工運行。進入豐水期,就在6月4日,花涼亭水電站的兩臺發電機組也停止發電。
安慶電網披露內容顯示2011年該地區水電負荷上限為2萬千瓦;而就在降水量正常的2010年,五座水電站一齊開動,這一數字還能達到5萬千瓦。
“今年由于天氣干旱,降雨大幅減少,安慶地區小水電發電比去年同期減少70%,長江水位創65年以來最低”,安慶供電公司總經理包玉勝接受采訪時表示。
今年1~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五省持續少雨,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旱情。中央氣象臺做出預報:6月3日晚間起,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開始降雨,整個過程將持續到7日。
但長江流域今年用電量較去年走高已成定局。
對于長江流經的安徽省,隨著入夏用電高峰的臨近,用電缺口日益明顯。僅以5月16日至5月22日區間為例,全省可用負荷不足1200萬千瓦,用電缺口接近200萬千瓦。
小城安慶也不例外。2010年,安慶市全社會用電負荷峰值為117.87萬千瓦;而2011年,電力部門對于這一數字做出的預估是:132萬。
作為國家實施中部崛起的重鎮、安徽省“十二五”規劃重點建設的特大型城市,安慶正在醞釀實施的供電新政引人注目。
在高考、中考在即的大背景下,安慶供電“迎峰度夏”錯避峰政策仍堅持優先保證居民用電。為從制度上保證有序用電、有規可循,安慶市政府專門制定了《安慶電網2011年度有序用電預案》。
根據這份《預案》,執行供電應急預案不只有生產部門,供電服務熱線95598也位列其中,以提供富有特色的服務支撐。“我們95598服務熱線不僅要確保24小時暢通,還要在7、8、9三個月實行領導代班制,”包玉勝說。
此外,《預案》規定 “保礦企供電”——穩定供電仍是礦區生產保證安全的必要條件,而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仍然是限電的主要對象。
為解決“迎峰度夏”這一老大難問題,安慶電網斥資3039萬元用于110千伏集賢變擴建工程、110千伏朝陽變新建工程以及城區配網建設等。
有“疏”有“導”,既保障居民用電,又主動服務于區域內企業的生產,同時確保節能減排工作落到實處,安慶供電部門在破解發展中用電難題上正摸索出一條符合地方實際的可行之路。(中國日報記者 李洋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