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23日評論版頭條文章:美國副總統拜登順利結束了對中國的六天訪問。這次訪問是中美兩國高層互訪機制化、經常化的一個重要步驟。訪問是在胡錦濤主席今年1月對美國成功的國事訪問時,中美兩國首腦一起確定下來的。今年以來,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國務委員劉延東對美國的訪問,省州長論壇的建立,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兩軍的密切交往,包括陳炳德總參謀長的訪問,直到現在的拜登來訪,所有這些訪問使兩國關系保持了穩步發展的勢頭。在中美關系的歷史上,高層互訪對于推動兩國關系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拜登的訪問為兩國關系的進一步改善注入了動力,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
加強合作,構建伙伴關系
在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談和會晤中,有幾點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確認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奧巴馬政府當政以來一再表示,中美關系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在此次訪問中,兩國領導人又一再重申,雙方完全致力于建設強有力、持續、積極的雙邊關系。
第二,強調合作的重要性。中美兩國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也有分歧,但合作是兩國關系的主流。過去中美關系的實踐一再證明了這一點。在此次領導人的會晤中,雙方談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加強合作。包括在地區事務和全球性問題中的溝通和協調。
第三,強調尊重核心利益的重要性。2009年11月兩國的《聯合聲明》中強調了這一點,此次會晤中,中國領導人又不斷強調這一點。拜登也一再表示,美方理解中方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的關切。
第四,突出雙邊的經濟關系。經濟關系是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礎,是兩國關系中有著扎實根基、又有十分廣闊前景的領域,是兩國關系互利共贏的生動體現。經過過去三十多年的合作,兩國的經貿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而有可能使兩國的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中方對美方提出了兩個要求:放寬對中國高科技出口的限制,改善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的環境。拜登則鼓勵中國企業到美投資。
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
當前,世界經濟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美國經濟復蘇遲緩,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危機引起全世界關注;歐洲國家被主權債務危機深深糾纏,有的金融機構警告:美國和歐洲目前正處于接近再次陷入衰退的危險境地;全球股市動蕩不定,投資者信心動搖,世界經濟面臨嚴重挑戰。在這種時候,拜登的訪問具有了特殊的意義。首先,在拜登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中,雙方都表示了對各自的經濟和對對方經濟的信心。中國的經濟不存在硬著陸的問題,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高素質的人才,美國的經濟有它的韌性,有自我復興的能力,美國能克服當前的困難。這種信心非常重要,信心金不換,是克服困難,復蘇經濟的寶貴財富;習近平副主席在中美企業家座談會上提出的四點建議中,第一點就是增強信心。其次,雙方都一再表示要同舟共濟,加強合作,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在雙邊的范圍內,在20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和其他國際機制內,與世界各國加強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強勁、可持續 、平衡增長。雙方的這個共識非常重要。它向全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的、堅定的信息。由于美中兩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這個共識的意義確實超越了兩國的范圍。這對于提振全世界的信心,對于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肯定會產生積極作用。
增信釋疑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做下去
當前兩國關系中的一個大問題是雙方缺乏互信,尤其是戰略互信。去年兩國關系所經歷的起伏和動蕩突出地表現了這一點。今年的兩國關系比較平穩,但加強互信的問題仍然存在。這方面,最基本的問題是對中國崛起的看法。在美國總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崛起看作是對美國的威脅,許多問題都是由此產生的。習副主席說,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對方的發展,就是一種含蓄的對“中國威脅論”的批評。拜登一再表示,一個強大、繁榮、成功的、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有利于美國,也有利于世界。希望這成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的共識。但我們知道,對對方的疑慮不可能通過一次訪問就消除掉,現在說得很好,遇到具體的事情就又會有問題,為此,雙方要多接觸,多交流,發展在各種層面上的兩國人民的交往,把增信釋疑的工作持久地做下去,把兩國關系的根深深地扎在兩國人民的心里。
英文原文請見:http://m.orobotics.cn/cndy/2011-08/23/content_13167719.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 陶文釗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