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東農業開發的機遇與風險
俄羅斯亞洲開發戰略和世界糧食危機帶來的機遇
據業內人士介紹,除了中國外,目前有包括日本、韓國和新西蘭等國企業家參與到俄羅斯遠東土地開發,他們主要集中在濱海邊疆區、阿穆爾州、猶太州等主體。
這項生意進入高速發展期則是受到兩個利好因素的支撐:一是2002年俄羅斯頒布了《農地流轉法》,依據這部法律,外國人、外國法人和外資股份超過50%的合資企業可以租用俄土地,租期為49年,同時俄政府還鼓勵本國企業利用外資合作開發適宜耕種的荒地。為外資參與遠東土地開發掃清了法律障礙。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谷物聯盟副總阿歷克山.科博在10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稱,把遠東建設成為向亞太地區糧食出口的通道非常重要。
一位來自俄羅斯聯合谷物公司高級官員稱,到2020年西伯利亞地區具備出口800萬至1000萬噸糧食的潛力。
另一大動力是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之后,各國和機構都紛紛加強了農業投資力度,以確保糧食供應安全或者謀取投資收益。路透社報道稱,世界銀行已經將涉及農業的投資從2008年的25億美元提升至如今的95億美元。
特別是在今年在海參崴APEC會議期間,俄羅斯把亞洲部分農業開發合作作為其中一項重要議題,也顯示出俄方吸引亞太各國力量參與開發遠東,提振經濟的愿望。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2009年韓國成立海外發展基金,其中俄羅斯遠東農業開發是重點項目,因為這個地區貢獻了韓國近3成的糧食。包括現代在內的大公司已經以合資形式參與到這個領域。
日本也加強了對這個地區的投資,計劃在5年時間里從該地區進口1萬噸蕎麥(buckwheat)。
專家稱,考慮到中國的地緣優勢和中俄友好關系,中國參與遠東地區土地開發前景光明。“農產品這個市場永遠不會過時,而且產業鏈長。而且俄方對此也支持。我們希望能再造一個北大倉,”黑龍江省商務廳副廳長鄂忠齊。
他介紹說,黑龍江的農墾北大荒集團正在俄羅斯濱海區援建‘新友誼農場”,規劃200萬畝。俄方以土地權入股,中方負責技術和資金,僅農機投入就超過千萬元。
黑龍江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戚文海教授說:“從前景上看,從蘇聯解體后這個機會就出現了,農業合作開發的確很有前景。但是實際還有很多制約因素,包括俄方對遠東安全的顧慮和對糧食進口可能沖擊中國農民收入。”
為了應對潛在的風險,同時推進對俄農業合作的規范化和規模化,今年10月底包含華信和劉的寶國公司在內、來自黑龍江全省66家龍頭企業發起成立了‘黑龍江省對俄農業產業聯盟’。
“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在企業之間形成自律,一方面在俄羅斯經營必須要遵守當地的法律,另一方面也透過聯盟和政府協商,爭取更多優惠政策,”劉建平說。
聯盟的理事長單位---華信集團則在農業專業化運作和資本市場兩個領域走的更遠。
華信集團和當地、也可能是全國現代化耕種最專業的公司---北大荒集團簽約----華信負責土地和流動資金,北大荒集團負責田間管理,以發揮二者的優勢。
據北大荒集團的消息稱,公司的新友誼農場2012年已完成境外農業耕種24036.8公頃。其中:玉米7362.8公頃,大豆16300.8公頃,小麥373.2公頃。糧食總產可達11.68萬噸。
在資本運作方面,今年6月6日,華信集團發起,和北大荒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另外兩家企業共同出資成立了黑龍江廣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廣信對俄農業發展基金’。
據華信公司副總經理張英山介紹,基金募集目標為100億人民幣,分三期發行,2012年末實現首期發行20億人民幣的目標。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華信公司在俄的“中俄(濱海邊疆區)現代農業經濟合作區”融資。
華信張英山稱,公司計劃在2015年實現種植面積達到15萬公頃,并引進包括俄羅斯聯合糧食公司、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在內的戰略投資者,建設大豆、玉米深加工項目、乳制品加工項目。
中稻趙毅說:“我相信中國將來的農業英雄將從這些最草根的群體中產生,因為他們是最接地氣,最了解市場的。”(記者 吳勇 周慧穎 韓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