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吉林
![]() |
吉林省遼源市經濟轉型成效明顯 2009-04-29 15:34
東北襪業工業園生產的成品展架 (丁陸陽 攝影) 東北襪業工業園區 大學生就業新亮點 東北襪業工業園區開始建設于2005年,現入住園區各類企業161家,襪業園區年產棉襪5億雙,東北襪業已經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棉襪生產基地,形成了南有諸暨,北有遼源的襪業生產新格局?!敖衲昴瓿?東北襪業園推出了5232工程計劃,其核心是用5年時間實現2000名大學生在園區創業,直接吸納3萬人就業,帶動相關產業2萬人就業。通過這項計劃的實施,東北襪業園將被建設成為吉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痹?月20日園區首批大學生企業開業典禮上,東北襪業園作為“省級大學生創業園區”、“省級大學生創業實訓見習基地”的揭牌儀式,也同時隆重舉行。據測算,國內棉襪需求每年在18億雙左右,并且以8%~10%的比例增長;國際市場的年需求量為10億~15億雙左右,需求增長為3%。這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F以有43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創辦的棉襪生產廠,在東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同時開張。作為該襪業園的首批大學生創業者,這43名來自全國10余所高校的大學生,“分文不拿”便實現了當老板的夢想。 “以前,缺乏資金,沒有項目,‘創業’只是躺在寢室床鋪上的空想。東北襪業園給了我們一個‘零投資創業’的機會,非常有吸引力。今年1月,我放棄兩家大公司的offer,決定到這里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蓖孕D起來的10臺襪機,長春工業大學服裝紡織專業的張偉一臉笑容。對于“想創業而沒門路”的大學生來說,東北襪業園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一、園區為每名大學生創業者提供10臺價值23萬~45萬元的襪機,并為每人配備20萬元的流動資金。這兩筆資金,均由園區做擔保,向銀行申請低息貸款或國家貼息貸款,創業者3年內還清即可;二、園區為每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300~500平方米的廠房,一年內免租金,第二年、第三年分別減免50%、30%的租金;三、園區為大學生創業者免費提供食宿,免費培訓工人;四、在正式簽約創業前,大學生可以入園實習,參加培訓、進行企業考察,實習期間每月補助1200元。東北襪業園常務副總經理黃志勇告訴記者,按照目前園區內襪企的運營情況推算,一臺襪機一年可產生純利潤1.2萬元,每名大學生創業者有10臺機器,正常運轉的話,設備投資兩年便能回本,如果干得好,一年半即可回本。 按照園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運行模式,大學生提出創業申請后,園區要進行初步考核、篩選;對具備條件的進行創業培訓,并根據其表現和能力做出評估。對其中適合創業的,由園區聯系銀行提供創業貸款,申請人在園區大學生創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籌備建廠、正式運營。 “誠信、激情,智慧是我們選擇大學畢業生的重要標準。至于專業是否對口,倒在其次。以我們的經驗,只要大學生肯吃苦、態度端正,經過培訓,都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小老板。”東北襪業園副總經理、人力資源部部長郭立君對大學生群體相當“看好”。截至目前,已有近18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到東北襪業園實習、考察,有10多名大學生在實習后選擇了自動退出。首批43人“正式當上老板”之后,第二批簽約創業的45名大學生將創辦企業30戶,廠房裝修即將結束,流動資金已到位,預計可在“五一”前投產。 長春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張同學,在實習一個多月后選擇了退出。他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研,我發現襪業競爭激烈,風險不小,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現在南方很多襪廠的銷售情況都不明朗?!?/p> 雖然退出了創業隊伍,張同學仍然希望留在園區工作?!皩嵙暺陂g,園區管理層親自給我們上課,教管理、教銷售,教財務,我收獲很大?!睆堊蟿Ω嬖V記者,他打算先為別人打工,到8月份看看市場行情,再決定是否創業。 同校畢業生張偉,則堅定地選擇留下。他的理由是:“一,有人提供廠房、設備、技術與貸款,不需要自己跑,機會可遇不可求;二,項目生產周期短,見效快;三,襪子是日用消耗品,有剛性市場需求;四,受土地與勞動力資源制約,紡織工業會沿著海岸線向北轉移,落腳到二線或三線城市,遼源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睂嶋H上,對于到襪業園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每一個人都面臨著共同的壓力:沒有經驗、對市場不是十分了解,尤其是還貸的壓力。這些大學生創業者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人10臺襪機,一臺2.3萬元,加上附屬設備、銀行貸款利息,共計25萬元左右;每人配套流動資金20萬元,加上利息為21.2萬元,兩項本息合計46.2萬元。“雖然現在不用拿一分錢,但這兩筆貸款要3年內還清,平均下來,每人一年要投入約15萬元?!薄安贿^,風險是與市場并存的,人總得出來闖一闖,在創業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成長?!睆垈ジ嬖V記者,經過兩個月實戰,他更為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優缺點,為了彌補自身“不善交流、情緒易受外界影響”的毛病,他已與一名來自天津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組成了“創業伙伴”,互補短長?!爸恪?、“足之印”、“千行”、“誠誠”……21戶大學生企業的名字各式各樣,僅這些名字,就讓襪業園的管理層們感到欣喜:“原來園區內企業的名字,多是‘福’啊、‘祥’啊,‘喜’啊之類的,相比之下,大學生給自己企業的品牌注入了更多文化內涵。”讓襪業園管理層感到欣慰的,還有大學生創業者們表現出來的合作意識。 實習期間,這21家襪廠的大學生老板,一起學習、交流,一起野游、聯誼,大家是同窗,是朋友,但在市場面前,他們就將是對手。不過,對這一點,大學生們有自己的處理方式——“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幾家大學生企業達成共識,大家將互通有無,共同進退,一起抵御市場風浪,“分開來是小舢板,合起來是戰艦”。 采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大學生創業者在理性中透著信心,他們說:“第一年的目標是‘活下來’,我們年輕,有拼勁,學習能力強,只要邁過第一關,相信會越做越好?!睋私?襪業園在盡力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同時,也設置了相應的退出機制,對失敗企業,園區將組織園內有實力企業進行收購,盡量減少大學生創業者的損失。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記者 劉明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