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政治要聞
![]() |
紅都“方永剛” 2009-05-06 10:05
博覽群書,廣泛積累,增加理論宣講的廣度。基層理論宣講,面對的是廣大基層干部群眾,點多、面廣。周邦園說:只有勤學博學,廣泛積累,才能滿足群眾不同的宣講需求。周邦園是學校圖書室的常客,同時還訂閱了《學習時報》、《半月談》、《調研參考資料》等十幾種學習刊物,經常到各大小書店購買書籍,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到過他家里的人,都無不驚嘆,房小書多。50多平方米的小小套房,一間小廚房,一間小臥室,另一間稍微更大一點的,就是書房,幾個大書架占據了2/3,每個書架都塞得滿滿的,各類理論書籍都有,墻上掛滿了報紙、理論刊物,角落里還堆滿了他寫的宣講稿。周邦園幾乎把所有空閑都用在了學習上。談起他對學習的“癡迷”,他妻子心痛地說:“老周讀書看報寫文章,常常是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甚至‘連累’我幫他剪報、抄文章、打字,同他一起餓飯熬夜。” 深入調研,摸透實情,增加理論宣講的力度。理論只有貼近群眾、走進群眾,才有生命力。周邦園為了講好課,經常深入基層,廣泛調研,了解現狀,摸透實情。周邦園常說:群眾是最好的教師,社會是最好的課堂,下基層調研,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可以讓理論宣講課更加貼近群眾。 為了講好課,周邦園經常深入基層,廣泛調研,了解現狀,摸透實情,選課題,找素材。熟悉周邦園的人都知道,無論走到哪里,他總帶著一個鼓鼓的書包。包里裝著一本筆記本、兩支鋼筆(一支黑色、一支紅色)和大量資料。這是為隨時作筆記、寫講稿而準備的。2006年7月,瑞金市委作出了建設贛南東部和贛閩邊際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決策。為了學習好、宣講好、貫徹好這一課題,周邦園設計印發了8千多份問卷調查表,先后深入80多個鄉村、企業、單位,走訪干部群眾近千余人,并遠赴溫州、廈門等地專題考察,前后歷時2個多月,調查筆記達10余本,最后形成了3萬多字的專題報告。正是由于調研深入,觀點獨到,周邦園的講課深受歡迎,講稿也往往成為理論精品。 創新宣講形式方法手段,讓基層干部群眾愛聽真懂會用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理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為當好人民群眾的“政治翻譯”,摸索出了一套“大政方針本地化,主流理論大眾化,嚴肅課題通俗化,說事析理多樣化”的宣講模式,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宣講藝術和風格。 周邦園說:把理論說得越玄奧、越高深莫測,越不是基層理論教員有水平的表現,而能以群眾的語言、大眾的視野、社會的需求、基層的實際來“翻譯”理論、“解釋”時政,讓大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和認同,這才是基層理論教員的真本事!這就是他的理論宣講觀。 講黨的話。這是黨的理論宣講工作者的天職。他講十七大報告:“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四個堅定不移’,是我們新時期必須堅持的新的‘四項基本原則’,必須牢牢把握。”他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不深入、不接觸實際、動不動就發號施令的‘衙門作風’,既有損于我們的機關形象,又影響了機關辦事效率和工作成效,與‘三個代表’是根本對立的,嚴重阻礙我黨事業的快速發展。”他在宣講科學發展觀時,講道:“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與推進實施瑞金‘一個中心、四個打造’戰略相結合……”。周邦園堅決與謬論進行斗爭。有一次,他在下基層宣講時,聽到有些人以改革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為由,否定改革開放。周邦園當即予以反駁,從閉關鎖國的慘痛教訓到改革開放的滄桑巨變,用身邊的事例,生動地闡明了改革開放的必要性,打消了人們對改革開放的疑慮,加深了人們對改革開放的理解,從而堅定了人們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