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媒體聚焦
![]() |
時評:輪胎特保案 一片反對聲 2009-08-14 14:30
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目前處于美國政府的審核程序中,從已舉行的兩次聽證會來看,除起訴方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強力支持外,中方和美方業界是一片反對聲。但這一明顯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案件還在持續向前推進,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美國政府的曖昧態度。美國媒體認為,最終如何裁決,正成為奧巴馬政府貿易政策面臨的“第一次重大考驗”。 貿易保護色彩濃厚 特保案之所以被認定為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最大的證據就是“真正的原告”缺席。因為按照最普通的理解,也應該是美國輪胎制造商來狀告中國輪胎出口商,但實際情況卻是一個聲稱代表美國輪胎工人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走上前臺,而美國輪胎制造商卻作壁上觀。 為什么?就是因為這一案件不得人心,也不符合美國輪胎制造商的利益。一則美國輪胎制造商早已將生產線升級換代,主動放棄了在本土生產較為低檔的輪胎;二是中國輸美輪胎中相當一部分屬于美國輪胎制造商的產品,制裁實際也將打擊美國企業的利益。換言之,美國鋼鐵工會這里算的只是“小賬”,根本沒考慮制裁對美國經濟影響的“大賬”。 在上周的聽證會上,美國輪胎經銷商德爾·納特公司總裁詹姆斯·梅菲爾德說,工會看到自己的就業問題,卻沒有關注在營銷領域將有更多工人會因制裁而失業。美國羅格斯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普呂薩在聽證會上指出,根據他的研究,美國借助輪胎特保措施每保住一個就業崗位,就會損失25個就業崗位,總計美國將會因此損失2.5萬個就業崗位,這對美國就業市場來說是雪上加霜。 通過算“大賬”,利弊一目了然。其實,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小賬”也沒有算清楚。正如美國輪胎經銷商所指出的,他們之所以轉向中國等國購買低檔輪胎,就是因為美國企業已放棄在本土生產這一薄利產品,即使真實施特保,美國廠家也不可能重開生產線。而且,在美國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放棄物美價廉的中國輪胎,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 政治操弄痕跡明顯 輪胎特保案對美國得不償失,但依然一路過關,并得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首肯。按照貿易委員會此前的建議,今后3年,美方將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分別加征55%、45%和35%的懲罰性關稅。按照中方的說法,一旦實施這一重罰,等同于將中國輪胎完全拒之于美國國門之外。 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首先是政治操弄。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月份的聽證會上,10名美國議員到場對工會表示支持。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制造”正成為主要的靶子,一些政客正通過在相關問題上展現強硬姿態,來撈取政治好處。 第二則是政治博弈。盡管奧巴馬政府多次表示,美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在實踐中,一些保護主義舉措正成為美對外博弈的籌碼。具體到輪胎特保案,美國一方面表示將公正處理,另一方面,卻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無視中方和美業界的廣泛反對,片面采信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理由,對中國產品磨刀霍霍,故意引而不發,以此抬高對中國的要價。 奧巴馬的抉擇影響重大 按照美方目前的調查程序,奧巴馬預計將在9月17日前就此案作出最終裁決。與以往的貿易摩擦有明顯差別的一點是:以前的美國對華制裁都是直接由美國商務部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制定,但這一次,則必須是由總統本人直接作出決定,因此這更成為奧巴馬展現其貿易政策的標志性事件。 美國知名智庫──凱托學會的一份報告指出,盡管以往美國對中國產品實施了50多起大的反補貼和反傾銷制裁,“但沒有一起被認為反映了美國總統的直接意愿,因此也不會上升到可能爆炸性貿易摩擦的地步”。報告警告,倘若這次奧巴馬贊同制裁,其“采取的攻擊行動和后果將是深遠的”。 在前總統布什執政的8年中,美國政府無一例外否決了多起針對中國的特保案。值得重視的是,如果奧巴馬批準輪胎特保案,則意味著美國政府已改變了在特保案中的一貫立場,這將鼓勵更多的美國業者采取類似措施,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將勢在必然。 編輯:寧波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劉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