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廣東地下錢莊調查:巨量資金逃避外匯監管 2009-08-16 10:40
熱錢涌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由于地下錢莊采取一頭打錢另一頭取款的方式,為熱錢入境暗度陳倉,所以監管和打擊難度都很大。而對多年追蹤熱錢的黎友煥來說,從地下錢莊的經營狀況可以掌握熱錢涌入內地的線索,進而通過它們的流速和流向,分析它們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按照通常統計熱錢的方法,在國家外匯儲備中,除去能解釋的貿易順差和FDI,剩下的不可解釋的部分就是熱錢,而2季度,這個數字高達879億美元,盡管879億美元的絕對增量沒有前幾年高,但占外匯儲備增量的比例高于前幾個季度。這個變化,引發了人們對于熱錢進一步投機的擔憂,而黎友煥認為,實際數據要比這個大得多。 黎友煥:“首先可統計的那部分是否有熱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這幾年在考察地下錢莊的運作方式的時候,地下錢莊把對外貿易作為最大的跨境流動資金的第一渠道,外商投資這一塊也是地下錢莊常用的一個主要渠道之一,那么就等于我們可計算的以為是合法的所謂的貿易所得和外商投資,這一塊也存在很大成分的熱錢。” 記者:“你認為熱錢可以統計清楚嗎?” 黎友煥:“現在看來是不可計算的,因為我們沒辦法統計有多少的這樣的跨境資金進來。” 黎友煥告訴記者,雖然不能計量跨境資金具體的數量,但是卻可以把握資金流動的總體趨勢。黎友煥在進入廣東省社科院之前,曾經在外經貿單位,工商局工作,并擔任過外貿公司總經理,他的從業經歷,使他形成了比較獨特的觀察的熱錢流動的方法。在多年的實踐中,他與100多家地下錢莊建立了課題研究聯系,他的分析樣本就來自這100多家地下錢莊。 黎友煥:“比如我們現在就針對某一個地下錢莊,它每個月,每一旬它做的資金跨境流動的總量,出了什么樣的變化;第二,他們來的,委托他們做的資金,是什么樣的資金,究竟是港澳臺的資金還是歐美的資金,是儲蓄資金還是投資資金,然后我們也跟蹤了解到,這個錢進來之后,它干嘛去了?假如說有很多地下錢莊都調查出這樣的結果,我們就似乎可以來個結論,有可能在某個領域,可能會出現問題。” 這是黎友煥所做的境外資金入境走勢圖,跟采用傳統計量方式作出的圖表相比,資金量變化總體趨勢接近,而黎友煥認為,相比而言,課題組監測的數據,最大優勢是及時。現在每月每旬他們都能及時作出境外資金異動的報告。而他目前的結論是,從今年四月份起,熱錢呈現出加速流入的態勢。6月份開始,流入速度已經達到自2002年起的最高點,并在7月份呈現出今年以來首次凈流入的態勢。 記者:“前一段跟熱錢有關系嗎?” 黎友煥:“我們現在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幾個月,尤其是6、7月份,絕大部分流向股市,我們最近也跟很多人在探討這樣的問題,也有些熱錢的持有者主動來向我們了解股市的未來發展方向,我覺得是很多人,他們很多人都說,一個資本市場,不使它泡沫化的話,就投資是賺不了錢的,特別他們認為這幾個月的,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就是賺錢的最好時刻。 事實上,從今年3月到現在,有“資金自由港”之稱的香港,熱錢流入的勢頭遠遠超過內地。為了抑制港幣升值趨勢,維護聯系匯率制度,金管局已經連續半個月向市場注資,這直接造成了香港銀行體系總結余增至2330億港幣左右,而該數據的歷史正常水平約為200億-300億港幣。而巨量熱錢入港,自然引發人們對熱錢進一步涌進大陸的預期。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行業分析師戴志鋒:“資金像水一樣,自由流動,中國有管制,由于香港到內地比較暢順,錢可以先流到香港,香港就像一個蓄水池,先等著,觀察國內經濟發展情況,如果有什么新的動向,就進來了。” 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香港和大陸的貿易量很大,可能通過這些渠道,假道貿易的方式很方便。” 對于熱錢屯兵香港,是否意在大陸,目前專家們還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但是,以短期投機為主要特征的熱錢,進入新興市場尋找機會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近段時間以來,上證指數今年以來上漲近8成,房地產市場至今連續5個月加速上漲,而由于股市較樓市受益更快,因而更受“熱錢”追逐。 劉煜輝:“進來的錢主要吸引力是資產的價格,未來的兩三年內,不找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會有太大的機會,但是中國不一樣,政府強大的加杠桿的實力,經濟刺激的動力,所以經濟短期內有比較好的成長,成為資金避難所的重要因素,所以人民幣資產容易受到追捧,對境內資產價格上漲有推波助瀾作用,資金大量涌入國內,剛剛開始,越到后面,壓力越來越強,規模越來越多,趨勢短時間內擋不住,而且會有加劇的態勢。” 劉煜輝告訴記者,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監控熱錢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對待熱錢的方式不應該是強堵,而是疏導。央行近期采取的貨幣政策微調,局部抑制了資產價格持續升高的預期,但是,根本的措施應該是調整經濟結構,使之更加合理。 劉煜輝:“把擴張政策盡快引導到國內作結構調整,一個是民營資本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更多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解虛擬方面泡沫化的壓力,美國如果出現新經濟亮點,類似于網絡科技股,很肯能引發全球資本逆轉,回流時,一旦經濟結構調整沒有到位,高估的資產價格泡沫就有破滅的風險,中國經濟通縮,所以關注資本流入的同時要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 半小時觀察:如何讓“熱錢”變“冷錢”? 在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國經濟就曾經面臨過一輪熱錢涌入的浪潮。時隔一年之后,熱錢再度回潮,一方面因為很多國家央行實行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再加上美國房地產金融神話破滅之后,國際游資不可避免會更加關注經濟穩定、率先回升的中國市場。 雖然,兩次熱錢浪潮具體原因不太一樣,但推動熱錢流動最根本的動力,還是此消彼長的各國經濟實力。只要中國依然延續了經濟增長走勢,依然擔當著世界經濟發動機的角色,依然在新興市場中是一個佼佼者。我們就應該充分意識到:也許各種政策限制措施,可能增加熱錢流入的成本、拖延熱錢流入的時間,但只要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變,熱錢持續流入的大方向就不會改變,這也正是地下錢莊難以靠打擊來根除的原因。 正因為熱錢流入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如何面對和處理熱錢上,應該拿出更加客觀,更加長遠,更加符合經濟規律的眼光。畢竟,中國經濟的增長還需要保持長期穩定的投資,這些投資不僅來自政府,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市場,跨境流動的資本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塊。只要管理層能夠維持市場監管的規范,警惕資產泡沫的產生,只要中國經濟依然充滿活力,能創造更多的財富機會,跨境流動的資本就能作出理性選擇,熱錢變成冷錢,短線變成長線。 從歷次金融危機的過程看,熱錢最大的危害在于它會在推高資產價格,獲得豐厚回報之后,突然大規模套利撤離,給資本金融市場帶來震蕩。如何把這部分投機資本的危害降到最低,為中國經濟吸引更多地資金?這對金融監管層無疑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最根本的決定因素,還是在于中國經濟自身是否健康? 編輯:鄧京荊 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