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專題
![]() |
著名學者胡鞍鋼談氣侯變化和綠色發展
2009-09-04 13:29
【主持人】胡教授,現在地球上面臨著很多共同挑戰,您所講的中國要承擔溫室氣體減排這樣一個減排目標,它所隱含的中國的這種國際責任和國際角色,特別是對我們后來的這些發展中國家一種示范效應體現在哪些地方? 【胡鞍鋼】我想有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我們履行國際責任是我們歷史上千載難逢的一次提高我們國家形象或者說軟實力一次機會,為什么這么說?世界上出現很多事情,從來沒有像今天非常需要中國,第一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第二中國如何應對全球氣侯變化,做出減排承諾來保護唯一的,也是越來越小的,越來越擁擠,越來越熱的地球家園。因此我在我的分析中發現,中國做出這些承諾看起來付出一些成本,我把它叫做“投資”,對中國國際形象的長遠投資,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的機會,不管是毛澤東在世的時候還是鄧小平在世的時候,突然之間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全世界需要我們,這是為什么潘基文專程幾次來北京和中國的領導人討論這個問題,而且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都對他做出了承諾,一定要推動哥本哈根會議的成功。我想就不奇怪了。 第二個來看中國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我們稱之為“綠貓之路”,或者綠色現代化之路,是有別于我們過去傳統的道路,更有別于歐美的道路。什么叫歐美道路?我們在二十多年前的國際報告就指出,第一它是高消費的,第二它是高消耗的,為什么呢?因為它不到世界的五分之一的人口卻使用了世界四分之三的能源,第三高污染排放,事實可以表明從17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80%是由發達國家做到的,當然這個數據我們是后來知道的,所以它是三高,當時我們在想,還沒有用這個綠色發展的概念,能不能走一條非傳統的西方的道路,我們叫做中國現代化道路,就是三低,叫適度的生活消費,較低的資源消耗,較低的污染排放,我們知道不可能不排放,因為你要搞工業化。現在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看到一場新的革命,我們把它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革命,我們失去這個機會了,第二次革命是十九世紀的所謂鐵路革命、電力革命,包括當時的鋼鐵革命,主要是由美國領導的我們也失去了,第三次就是我們看到的ICT革命,信息革命,其實我們是落伍者,是由于鄧小平決定開放,我們從落伍者變成了引進者,積極的采用者,追趕者,現在又變成世界最大的ICT消費國,已經可以說是在世界上可以領先了,那么我們清醒的意識到二十一世紀的一場革命,我們叫做“綠色革命”,它的綠色革命的本質就是經濟的發展,經濟總量的成長和碳排放脫鉤,所以我們也必須走出這樣一個綠色發展之路,為后面我們所說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經驗,也許失敗,它也是一個財富了。但是我相信中國人的智慧足一減少這些失敗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它對發展中國家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從積極意義上的角度來看,我們還可以將我們創新出的綠色技術,不管是太陽能技術,包括風能技術,出口到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我最近剛剛去到大慶調研過,然后最近又在呼和浩特調研過,他們這幾個地方有太陽能生產的廠,也包括風能設備的生產廠,很多東西不僅出口到發達國家,現在也出口到像中東這些國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是完全有條件,有機會,通過一場綠色革命讓我們參與這個過程之中,成為領導者,進而對全球做出綠色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