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政治要聞
![]() |
河北武安教育局長被免職當晚簽發數百封調令 2009-09-16 09:16
查查“突擊”現象背后有無腐敗問題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一些現象總是在生活中反復出現。據當地媒體報道,2008年10月17日上午,河南夏邑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召集全局干部大會,分兩批宣布了局機關及下屬有關單位的一份人事任命名單,其中第一批37人、第二批61人。可3天之后,該局長即退到二線。而本報今天報道的也是一位教育局局長,同樣是“突擊”,不同的是時間、地點和“突擊”的內容:河南這位局長是在即將卸任前,河北這位局長是在被免職后;河南這位局長突擊提拔的是干部,河北這位局長突擊調動的是教師。 2006年,河南省商丘市某區委書記換屆前突擊提拔調整了94名干部;2007年3月,山西省侯馬市公安局局長張小寧違規突擊提拔了92名中層干部;甘肅省甘谷縣縣長離任前突擊調動115名領導親屬……網上一搜索,類似“突擊調動”、“突擊提拔”、“突擊調整”、“突擊進人”的案例數不勝數,與此同時,有關嚴禁這類“突擊”現象的通知、規定的網頁也是數以千計。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河北武安采訪時,接受采訪的當地人士懷疑突擊調動背后有見不得人的勾當。甚至至少兩位曾在相關事件中送過錢的教育系統人士表示,如果紀委介入調查,他們愿意站出來作證。筆者建議,這應引起紀檢監察部門、檢察機關的高度重視,在查處這一突擊調動行為的同時,查一查背后有無權錢交易腐敗行為。 筆者注意到,“突擊”案例的查處結果大多是簽發的文件作廢,責任人受一個處分,最輕的是警告,最重的是被撤職。不能說每一起“突擊”案例背后都存在腐敗問題,但如果絕大多數“突擊”案例背后沒發現權錢交易行為,只能說有的案件查處還不嚴,還不徹底。正因為違紀成本低,這類“突擊”現象才屢屢發生。 如果有關部門認真調查過了,沒有發現腐敗行為,在讓公眾信服的同時,同樣是給當事人一個清白。 各地“突擊”現象一覽 河南 2006年8月,中央組織部接到反映河南省商丘市某區委書記換屆前違反程序,突擊提拔干部的舉報后,作為立項督查件,立即轉河南省委組織部查核。經查,該區委書記在換屆前4次主持召開常委會,未經考察、任職資格審查等程序提拔調整了94名干部。河南省委和商丘市委給予責任人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撤銷了違規的干部任職決定。 河北 2006年3月,河北省秦皇島市委召開書記辦公會,醞釀免去高東輝青龍滿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職務。次日,高東輝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提拔和調整了283名干部,其中與鄉鎮黨委換屆無關的88人。同時,在未按規定進行研究和報上級編委審批的情況下,決定設立縣規劃辦公室和主任、副主任人員安排。高東輝最終遭撤職處分。 山西 2007年3月,山西省侯馬市公安局在既沒有拿出提拔方案向上級部門報批,更沒有向干部主管部門請示,也沒有向侯馬市委主要領導匯報的情況下,召開局黨委會,調整提拔干部92名,當天下午和次日上午,對84人的任免事項進行了突擊宣布。隨后,侯馬市委責成公安局撤銷這次干部任免決定,所有調整人員一律返回原工作崗位,并對相關人員作出處理。 甘肅 2006年7月,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縣長楊永暉在離任前突擊進行了115人的人事調動:10天之內使縣里一批領導干部和退休干部的親屬吃上了“財政飯”,一批教師和醫務人員圓了進城工作夢,其中有甘谷縣政協主席的妹妹、政協副主席的妻子、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妻子、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兒媳等在任和離退休領導干部的親屬共13人,他們調動前的身份有全民工、集體工、合同工和干部等。 編輯:肖亭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