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故事
![]() |
北大教授接受手術時死亡 主治醫生無行醫資格 2009-11-04 07:52
劉莉母親周鳳英:“越來越血抽不出來,人越來越弱,越來越白,臉上有青春痘,慢慢地都看不見了,變白了。” 劉莉的母親周女士回憶,劉莉入院后,病情迅速惡化,但是對于他的情況,醫生們似乎并沒有十分重視。 周鳳英:“孩子都跑步的速度了,這心速,你怎么還不著急,我說我一問那大夫,一問那護士,他告訴我正常,我們24小時監護呢。” 尸檢報告顯示,劉莉的死因是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癥。法院調查發現,在四天的治療中,醫生錯誤地診斷了病情,而當時給劉莉診治的10名醫生,竟然有8名沒有醫師資格。 周鳳英:“我真的很想把她撫養成人,看著她幸福,我說我老了也有個依靠,我說你說你怎么走了,你讓我怎么活下去。” 照片上的男士叫王磊,2007年4月,王磊因感冒到北大第一醫院急診室求診,三天后,王磊死亡。王磊的妻子劉女士回憶,入院的當天,醫生在給王磊輸液后,他就出現了抽搐癥狀。 王磊妻子:“輸上這個藥就開始哆嗦就難受,在這種情況下我找了他們醫生找了四次,就在那坐著都不帶動的。” 醫生開的藥物是一種抗菌素拜服樂,劉女士仔細看了一下藥物說明書,發現丈夫的癥狀跟說明書中描述的的過敏不良反應非常相似。 王磊妻子:“我就跟他講一下,我說他用這個藥可能有一定的問題,這個醫生陳夏歡,把手插著這個兜,完了靠在那個桌子上就一副那種傲視一切,結果他們給他推走以后,打了強鎮靜劑。” 在整理交費清單時,劉女士發現,王磊從入院到死亡只有50個小時,醫生竟然開出了54支強鎮靜劑,綜合其他用藥量高達47730毫升,相當于47公斤的水。而且從后來的遺囑中,劉女士看到,其實在第二天巡診的時候,就有醫生已經注意到了王磊對藥物的不良反映,并留了醫囑。 王磊妻子:“我們看到他病例上記錄說是,患者發作抽搐就是停用(拜弗樂),完了輸(普森),這不是寫得很清楚了嗎?第三天陳夏歡,他又給開了,輸完這個藥就開始高燒了。” 劉女士查詢以后發現,對王磊診治的醫生護士中,有12人沒有執業資格。主治醫生陳夏歡,竟然是北大醫學院差三年才畢業的在校學生。 王磊妻子:“我沒有想到就是國家的三甲醫院能夠出現這種問題,紅帽子下開黑店。” 孫律師告訴我們,他代理的北大醫院的這幾起醫療糾紛案子,調查取證都極為艱難,病人的病例被大量修改。 北京市律師協會醫療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萬軍:“這個病情本來不發燒改成發燒了,這些用藥本來是零點用的藥,改到四點改到七點,數量也是不一樣了。” 王磊妻子:“我們這個案件就在審理過程當中,整個看,它的所有的全部都重新做了,整個改了一遍。” 記者:“有沒有做過統計,修改過多少處?” 王磊妻子:“136處。” 記者親歷北大醫院非法行醫 以前我們聽說過黑診所里的非法行醫,但是發生在公立醫院,尤其是北大第一醫院這樣全國都有名的三級甲等醫院,確實讓人想不到。 我們的記者多次要求采訪北大第一醫院,都被拒絕了。那么非法行醫這種情況是否真的存在呢?我們的記者以患者的身份前往北大第一醫院進行了暗訪。 北大醫院辦公室主任:“不會,絕不會,因為他們沒有處方權。” 北大醫院辦公室拒絕了我們的采訪,不過對于見習醫生開處方的情況,醫院辦公室的龍主任表示絕無此事。 記者:“實習醫生您確定不會開方子,不會參與診療活動。” 北大醫院辦公室主任:“肯定不會。” 這位龍主任表示,按照北大第一醫院的規定,見習醫生都是跟著上級醫生觀摩學習,絕對不會獨立看病。事實是不是這樣?記者隨后以患者身份在北大醫院急診掛了一個外科號。 醫生簡單問了一下病情之后,給記者開了一些消炎藥。記者注意到,這位在門診看病的醫生名字叫做劉希高。那么劉希高是不是已經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醫生呢?記者在衛生部公布的執業注冊醫師查詢系統進行了查詢。發現,系統里面沒有任何關于劉希高的注冊信息。 記者:“您現在在這里工作?” 北大第一醫院急診醫生劉希高:“我在這里讀博,在北大醫院讀搏,還在博士階段,畢也不一定留下來。” 記者:“還沒畢業,哪年畢業?” 劉希高:“還有兩三年。” 記者得知,按照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醫生必須要取得執業注冊資格才能行醫。而急診科通常接診的是急重病人,所以對的醫生要求更高,一般要求在臨床工作5年以上才可以到急診科看病。而劉希高只是一名差三年才畢業的在校博士生,為什么就可以來急診科給病人看病呢? 劉希高:“平時在病房里,只是3個月的急診,急診結束了就回病房了,培養模式就是讓你當住院醫,這是給你的待遇。” 劉希高說,只要考入北大醫院研究生,就可以享受住院醫待遇,每月1000多元工資,醫院管吃住,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參與臨床實踐。 記者:“回病房還有機會接觸臨床?” 劉希高:“對阿,每天都要放病人,上手術,每天都有手術,我們所有的時間都在醫院,上課就是周末。” 記者:“你做過多少手術了?” 劉希高:“我做過小的,闌尾炎什么。” 記者注意到,急診辦公室的桌子上有一張值班醫生表,記者隨后把相關醫生名字輸入衛生部執業醫生查詢系統進行了查詢,發現除了劉希高以外,李少雷,周怡君,也同樣沒有任何注冊信息。記者隨后來到了熊卓為曾經動手術的北大第一醫院骨科。在值班醫生名字里面,記者意外地的看到了于崢嶸的名字。他正是當初給熊卓為看病的在校學生。我們了解到,按照刑法336條規定,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住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于崢嶸非法行醫早已經法院認定,不過記者從值班護士那里了解到,于崢嶸似乎沒有受到這件事情的影響,現在他已經是北大醫院骨科的主治大夫,這一周跟隨主任到泰國學習去了。 記者:“你們說的是于崢嶸大夫是吧。” 北大醫院骨科護士:“對,他現在是我們科的大夫了,就是主治大夫。” 護士告訴我們,現在住院處的主力醫生,有不少就是在校的學生。在醫生值班室,我們遇到了一位正準備上手術臺給病人做手術的北大醫學院的學生。 記者:“剛才那小伙子考執業資格證嗎?” 北大醫院骨科實習生:“他應該是明年就可以考。” 記者:“但他今年就已經在做臨床的工作了。” 北大醫院骨科實習生:“對。” 記者:“醫院允許這么做?” 北大醫院骨科實習生:“對,在這兒實際上可以,就是收收門診過來的住院病人,看病例,開遺囑,上手術。” 半小時觀察:誰來保護我們的看病權? 看到我們記者的暗訪,尤其是最后看到那位還沒有考取醫師資格的學生正在準備去做手術,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了,我真是很擔心那位躺在手術臺的患者。 今天,我也特意上了一下北大第一醫學院的官方網站,北大第一醫院創建于1915年,是我國最早創辦的國立醫院,網站自稱該院學科齊全,綜合診療水平高,承擔著北京全市6萬多人的公費醫療,以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務。就診患者中,有1/3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患者。北大第一醫院自稱其醫院文化是厚德尚道,但國家的法律法規清清楚楚,沒有職業資格不得行醫,我不明白像北大第一醫院這樣歷史悠久、國內外知名的醫療機構為何敢公然違法,而且在事故屢屢發生之后依然不改?國家和北京市的衛生監管部門為何在這里失控?這樣一家知名的醫院都不遵守國家法律、不尊重患者生命權利,不僅讓人震驚,更讓人寒心,全國到底還有多少類似的醫院在草菅人命?我們期待盡快得到答案,究竟誰在保護我們的看病權? 編輯:段若蘭 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記者:莊嚴攝像:貢存、景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