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云南
![]() |
“百年云圖”續寫新篇章 2009-11-10 10:36
![]() 館藏經典――《護國司南鈔》 中國日報網消息:始建于1909年的云南省圖書館坐落于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高等學府林立、人文氣息濃郁的昆明市“翠湖文化圈”,在一百年的時光中,先后經歷了清朝末年、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不同的歷史時期,館史滄桑悠久,人文積淀淳厚,館藏資源豐富璀璨,在云南文明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朝宣統元年十月二日,即公元1909年11月14日,在“維新變法”、“洋務運動”的背景下,在“西學東漸”、“文化強國”思潮的推動下,在周鐘岳、秦光玉等云南知識先覺者的積極倡導下,以啟迪民智、促進文化知識傳播與教育、培養文化人才為己任的云南省圖書館在集中了提學司學務公所和昆明五華、經正、育材3個書院藏書的基礎上,于昆明翠湖之畔初建而成。這是云南歷史上首座官辦的省級公共圖書館。自此,這座承擔著云南文化教育復興大業,擔負著滇云各界文化人士希冀與厚望的圖書館,開始在云南文明的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從1909年到1949年,云南省圖書館在趙藩、陳榮昌、秦光玉、袁嘉谷、何秉智、方樹梅等一批開館先驅的引領下,經歷了政權更迭、社會動蕩、戰火威脅、館址變遷等“風風雨雨”的考驗,先后沿用了云南圖書館、云南圖書博物館、云南省立國學圖書館、云南省立昆華圖書館等不同的館名,開創了引領云南近代圖書館規范化建設、首辦云南博物館事業、編輯刻印大型宏偉巨著《云南叢書》、搜訪珍貴的古籍文獻和地方文獻等豐功偉績,為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但是,受舊時代、舊社會的制約,這一時期的云南省圖書館始終在動蕩的局勢中謀求生存與發展,經費拮據,步履維艱。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為云南省圖書館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先后使用了云南省昆明人民圖書館、云南人民圖書館兩個館名后,1953年10月,云南省圖書館的館名正式確立下來并沿用至今。此后,作為省直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云南省圖書館,一直在新中國建設中擔負著收集保存歷史文化遺產,為人民大眾傳播共產主義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基本職能,發揮著為全省各族群眾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和知識教育的功能。從1953年起,云南省圖書館在政府投入不斷增長、社會捐贈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改變了解放前強調保存圖書、坐等讀者上門的“封閉式”服務,積極為“工農兵”提供了優質的文獻信息服務,同時收藏了大量珍貴、獨特而稀有的地方民族文化典籍,使館藏資源日趨豐富,被譽為“知識的殿堂”和“人民的第二課堂”,為新云南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然而,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給云南省圖書館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全館業務建設和對外服務受到了較大的影響。1975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云南省圖書館于現館址建成了新的館舍,重新成為文獻信息服務的“窗口”。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帶來了“科學文化的春天”,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逐漸成為全社會的良好風氣,人們紛紛涌入圖書館、書店、學校等場所求知求學,云南省圖書館讀者服務大樓前甚至出現了萬人連續數天排隊只求辦得一張借書證的空前盛況。伴隨著這種新的形勢,云南省圖書館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上世紀80、90年代,云南省圖書館通過加強業務制度建設、做好人才培養、深入基層輔導、開展學術研究和對外交流、為全省科研建設提供多樣化服務,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開創了組建全省科技代譯網、舉辦職工業余大學、成立全省圖書館學會、創辦《云南圖書館》學術季刊等新的工作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