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村里甜美的歌
閱兵村里的生活是極為單調枯燥的,每天從早到晚都是雷打不動的從訓練場到飯堂再到帳篷,為了豐富隊員們的生活,方隊領導決定,定期為大家舉辦聯歡會,首場聯歡會上大家推薦我唱黃梅戲《天仙配》。隊友劉月艷自告奮勇地說:“我來演董永!”隨即大伙興奮熱情地幫我倆進行排練。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一段輕唱的小曲為營隊帶來了歡笑和掌聲。
當晚,我倆演完謝幕時,熱烈的掌聲再次響起來,大家強烈要求我倆再唱一段。面對這出乎意料的熱烈場面,沒有準備其它唱段的我們,只能又將《天仙配》唱了一遍。
打這兒以后,每次聯歡會,我和劉月艷的《天仙配》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保留曲目。后來,我倆又排演了黃梅戲選段《中狀元》,再后來,隊里的小才女呂艷紅,幫我們將《中狀元》重新填了詞,每次演唱效果都不同凡響。
25年來,我曾在單位活動、朋友聚會和家人團聚等不同場合演唱過《天仙配》,每次演唱時,在甜美歌聲里都蘊含著我對閱兵村往事的深情回憶。可此時,除了我自己又有誰能夠知道這《天仙配》的背后,我和我的戰友們那一個個的閱兵故事、那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呢?
閱兵式的成功檢驗
1984年10月1日,我們可愛的祖國誕辰35周年的當天,我們凌晨4時起床,6點準時從沙河機場閱兵村出發,抵達了前門徒步閱兵方隊列隊的預定位置,大家懷著急切激動的心情等待著那歷史性一刻的到來。
隨著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向軍委鄧小平主席的報告,閱兵式開始了。
當小平同志乘坐的檢閱車駛抵女兵受閱方隊前時,我們全體隨著小平同志的檢閱車行注目禮。
“同志們好!”我們整齊而洪亮地回應:“首—長—好!”
那一刻,我為自己能夠親身經歷見證了這偉大的盛事感到驕傲和自豪,我更為我們能夠在全中國、全世界面前,良好地展現出“紅色娘子軍”的颯爽英姿、威武剛毅的氣勢和風采,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分列式開始了,軍樂聲響了起來。我們踏著節奏,邁著鏗鏘有力、自信整齊的步伐向天安門進發。
我們威武、雄壯、整齊地通過了天安門,我們女兵方隊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這時,我哭了,我們哭了!這是大功告成后喜悅的淚水!這也是飽經了長時間“苦”與“難”的“委屈”的淚水!這是為此時此刻意味著與閱兵有關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未來新的生活即將開啟而流淌的淚水!
閱兵指揮部對我們以分列式通過天安門的考核結果是:“橫、豎、斜線整齊,踢腿、擺臂、步幅、步速合乎標準,規定通過時間為3分22秒75,實走時間3分22秒整,誤差僅0.75秒,創造了徒步方隊最佳成績。”
如今,參加1984年大閱兵時這幾件刻骨銘心的往事,卻永久地成為了我記憶深處的珍藏,無法忘懷!
編輯:寧波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邵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