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漫漫
國都證券王明德表示,國內人均乳制品消費水平仍然較低,預計乳制品行業整體恢復后在未來的5-10年仍可保持穩定增長。增長主要來自:農村地區人均收入增長帶來人均乳制品消費增長加速;城鎮居民乳制品消費結構調整和高端乳制品消費升級;產業政策驅動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盡管前景向好,但業內認為,乳業復興之路尚未完結,在恢復營業收入增速、奶源建設、提高行業集中度、提高利潤率方面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數據顯示,四家上市乳企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293.44億元,同比略降1.2%,而過去5年,乳制品行業銷售收入始終保持22%以上的增長。
乳業專家陳渝表示,乳業恢復速度太快以至于有些令人擔心,某些深層次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品企業開始重視奶源建設,紛紛斥巨資自建牧場或奶源基地,但奶源建設的發展模式仍在摸索探討,更存在著周期長、見效慢等問題,規范尚需一定時間,“奶農和加工企業的關系并沒有完全理順。”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指出,乳品行業的競爭也在加劇,經過三聚氰胺事件,行業集中度并未得到有效提高,當前國內仍有2700家左右的大小乳企,市場份額較為分散,乳品行業仍然在洗牌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地方企業謀求資金或者上市,而行業兼并重組也會繼續進行,行業格局或許會悄然發生變化。
安信證券報告認為,由于進口奶粉大舉入侵,至少在奶粉這一業務上,國產乳企欲擺脫“三聚氰胺”的影響,尚需時日。
而更無法忽略的是,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下,乳品企業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需要大量的投入來支撐。數據顯示,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除蒙牛以外的上市乳企的銷售費用率均節節攀升,分別上升了4至8個百分點不等。今年上半年伊利銷售收入在上市乳企中拔得頭籌,但銷售費用同樣居首,高出光明和蒙牛一倍左右。
從2008年四季度以來,上市乳企盈利能力整體呈現環比及同比穩步上升態勢,在國內原奶價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行業毛利率大幅提升。但業內認為,這種基于低奶價的高毛利率并不可持續。劉冉表示,乳制品行業始終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市場爭奪戰經常通過降價促銷和不惜血本的廣告投入來展開,行業凈利潤率水平低,且盈利空間一再被蠶食。目前行業的銷售費用過高的情況如果持續下去,將會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