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60年前,新中國成立初期,處于中部地區(qū)的湖北省還只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工業(yè)比重較小的落后省份。當時的湖北經濟基礎極其薄弱,長江上還沒有一座大橋,也沒有雄偉的三峽大壩。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又缺乏高新科技研究技術,因此沒有哪一家外資企業(yè)愿意落戶武漢,出口額也少的可憐。
可以說,那時的湖北省像是一個剛剛落地、嗷嗷待哺的嬰孩,而經過60年的風風雨雨,在新中國母親一樣的懷抱中,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和省政府的細心關懷和照料下,已經儼然長成了一個志向遠大、勤奮努力而又不畏險阻的青年才俊。
9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洪山禮堂召開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湖北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新聞發(fā)布會”,會上,省政府秘書長尹漢寧從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持續(xù)上升和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六個方面介紹了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湖北省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突破。
“黨中央現在已經把‘中部崛起’戰(zhàn)略,上升到和‘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戰(zhàn)略同等的高度來組織推進,這必然將刺激湖北省以及長江一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過去的這60年,我們湖北省克服了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和重重困難,為進一步發(fā)展,實現‘彎道超越’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尹漢寧說,“展望未來,湖北省必將‘厚積而薄發(fā)’,迎來科學發(fā)展的春天”。
湖北省邁入全國“萬億俱樂部”行列
1952年,湖北省年生產總值僅僅只有24.51億元,而經過60年來的建設和發(fā)展,全省在2008年生產總值達到了11330.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52年增長了79.12倍,年均增長8.1%,首次突破了萬億大關,邁入了全國“萬億俱樂部”的行列,實現了經濟發(fā)展的歷史性突破。2008年湖北每一天的GDP比1952年全年還多6.5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省經濟發(fā)展進入了高速車道,1979-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增幅高于1953-1978年5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2008年全省人均生產總值達19860元,比1952年的90元增長了37.7倍,標志著湖北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如果把新中國成立以年來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這兩個階段來看的話,這60年里的經歷無疑是艱難曲折的”。尹漢寧說,“然而在這60年的探索之路上,湖北省只有7年的時間出現過經濟負增長,其中包括三年困難時期和文革期間的四年。其它時間,都保持著穩(wěn)步的增長趨勢。這與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的勤勞智慧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