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持續上升 建設新農村“四不”
“種田不交稅,上學不交費,看病不太貴,養老不發愁。”尹漢寧在會上提到,“建設新農村,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福利,就要朝著這‘四不’的方向發展”。
經過60年的發展,城鄉居民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經濟發展的目的不再是解決溫飽,還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2008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3153元和4656元,分別為1978年的43倍和41倍,年均增長12.9%和12.7%。城鄉居民儲蓄由1978年的6.97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6800.41億元,年據增幅達到驚人的24.8%。同時,居民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由改革開放前的3.8平方米和11.8平方米增加到32平方米和39平方米,各自擴大了8.4倍和3.2倍。從總體來看,城鄉居民生活基本步入到了較為寬裕的小康水平。
科教實力增強 社會保障體系健全
60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社會事業也逐步開花結果。
2008年,湖北全省有各種科技開發機構1493家,比1979年239家凈增1254家;建有國家實驗室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部委重點實驗室58個等。現有兩院院士55人,長江學者48人,中科院百人計劃3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7人,專業技術人員達147.23萬人,比1978年增長了5.7倍。
教育事業也全面展開。義務教育的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在校大學生由1978年的4.94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118.59萬人。加強教育事業的同時,湖北省也在積極擴大勞動就業,2008年全社會就業人數達到3607萬人,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同時,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加快,二、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顯著加強。
目前,湖北省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正在逐步的健全和完善當中。至2008年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人數分別達到了1106.2萬人和422.9萬人。衛生醫療保障形成了覆蓋全省的疾病防控、傳染病救治和緊急救援指揮體系。同時,疫病防治體系也逐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建立,參合率達到88%。
尹漢寧還提到,針對目前大學生畢業就業難的現狀,湖北省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如組織農民工進行培訓、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等,使問題得到緩解。但從長遠考慮,還需要全社會一起群策群力,通過發展經濟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根本上解決就業的難題。
抓住機遇 走在全國前列
“如果說別人還沒有認識到,而我們認識到了;當別人認識到了的時候,我們已經采取行動了;當別人開始采取行動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效果了,那我們就抓住了機遇,走在了全國發展的前列?!边@是尹漢寧在會上對今后如何繼續加速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總結?!霸诳吹侥切┳屓苏鸷车臄底值耐瑫r,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在全國發展格局中,湖北仍然屬于第二方陣,仍然屬于欠發達的地區?!?/p>
與國內其他發達省份相比,湖北的農業產業化水平還不夠高,工業化仍處于加速推進的階段,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尚未完全向集約型轉變;對外開放的水平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夠協調等,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仍然阻礙著湖北省的全面發展。
但與此同時,湖北既具有后發地區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和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又具有發達地區的工業基礎、科教實力和交通優勢。湖北的傳統產業優勢正在轉化為現代工農業優勢;科技優勢正在轉化為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要力量;燦爛文化和優良生態正在轉化為促進發展的良好環境;區位交通優勢在大開放中得到提升,正在發揮積極效應。
在未來新一輪發展格局中,在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中,在推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的改革創新中,湖北正處于一個加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編輯:寧波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記者 陳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