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義烏網顯示,義烏市在2008年前3個月認定的23件馳名商標中,除“大德”、“夢娜”外,其余21件都是通外省的法院作出的司法認定。記者 來揚制圖
中國日報網消息:“撫順市中級人民法院多名法官因為審理馳名商標的假案被抓了,遼寧省人民檢察院正在調查此事。”近日,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馳名商標假案”涉及遼寧多個中級法院的法官及數十名律師,其中尤以撫順中院為案發重災區。
據知情者介紹,自今年7月以來,撫順中院7名法官先后被調離審判崗位,接受調查,原因是涉嫌與當事人串通,制造通過司法認定馳名商標的假案。
沈陽一位姓杜的律師告訴記者,此次遼寧省因涉及馳名商標的假案而接受調查的法官不止來自撫順中院一處,“鞍山、本溪、營口、遼陽等地都有。據說還有兩名法官在調查過程中自殺了,因此事情變得非常敏感。”
“我們所也有兩位律師涉案。”杜律師告訴記者,這兩位涉案的律師都是因為代理馳名商標司法認定的案件被檢察機關調查的。“其中一位是今年8月中旬被檢察機關帶走的,他承認曾向法官行賄。有一個他代理的馳名商標案子剛進入起訴階段,算是犯罪未遂;但另一個案子已經宣判了,所以涉案了。后來他在聊天時提到,有十多個遼寧的律師因涉及此事被檢察機關調查。”
記者在百度貼吧“撫順吧”上發現,早在今年7月14日,網友“雷鋒精神12”就發帖稱撫順中院有多名法官與當事人串通,受理、審判了多起馳名商標假案,案件已經告破。7月27日,又有網友發帖稱,今年7月以來撫順中院立案一庭、經一庭等部門的7名法官被抓。
11月20日下午,記者就此事致電撫順中院副院長張曉宇。張曉宇在電話中證實了該院有法官正在接受調查的情況。但他同時表示,對此事的調查尚未結束,不方便透露詳細信息。
重獎“催生”假案
據了解,我國自1985年3月成為《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員國后,正式開始了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工作。目前,我國認定馳名商標的方式可分為工商行政認定和司法認定兩種。前者由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和商標評審委員會負責;后一種方式自2001年開始實行,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商標糾紛案件中,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涉及的注冊商標是否馳名依法作出認定。
記者了解到,很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關政策,獎勵獲得馳名商標認定的企業。“沈陽前幾年是500萬元人民幣,現在是300萬元。南方的一些省份也有50萬元或100萬元不等的獎勵。”杜律師告訴記者,一些企業要獲得馳名商標認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獲取政府的高額獎勵;二是通過認定馳名商標,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