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縣縣長李丁夫:靠一部影視劇,喬家大院的旅游生命力到底有多長?

喬家大院紛爭內幕
因為是塊“肥肉”
本次長假期間,社會各界寒暄時的玩笑據說各有玄妙。
娛樂界的當紅問候是:恭喜你沒有被“艷”哪!恭喜恭喜。
旅游界的當紅問候是:恭喜你終于被“賣”啦!恭喜恭喜。
隔行隔山,各藏機鋒。娛樂界暗喻的自然是“艷照門”,而旅游界暗喻的呢,旅游圈的人都知道: “喬家大院”要被“賣”了!
看官休得哂笑,這年頭熱鬧的就是買賣,因為《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經典、因為《喬家大院》的熱播,我們不知道在山西,甚至在中國是否還有比喬家大院更有名的大院……
只要知道2001年喬家大院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可以掂出它的地位和分量,但還是有人悍然要將它“賣”了——說得書面化一點就是“經營權轉讓”。
賣了?!國家級的文物館所如今可以像叫驢一樣牽走“賣”了?無知如我乍獲此信,趕忙查閱“孔廟”賣了沒有,秦俑賣了沒有,長城賣了沒有,故宮賣了沒有,一查,倒還無恙;橫向看韓國,崇禮門雖然被焚,但是尚未“賣”掉,彼得堡的“皇村”呢,也沒有“轉讓”,至于法國最大的“大院”凡爾賽宮,誰打它的主意簡直就是揮刀自宮——再看蠅頭旁注,原來無論中西方的《文物保護法》都硬性規定:凡國家級的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的經營性收入,一律用于文物保護,任何部門或個人不得侵占、挪用,不得“包給公司投資經營”。
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人類文化遺產的莊嚴性和不可再生性,必須壓過資本增殖的“與生俱來”的歇斯底里!
那么,“喬家大院”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看到各種各樣堂皇的理由,甚至看上去非常“專業”、非常“科學”、非常“發展”的理由,但根本性的理由其實只有一條——因為是那地方“唯一值錢的東西”,它“太肥了”!
國寶無咎,肥腴其咎。
如果只是個“骨感國寶”,難道還會有無數“吸管和螯鉗”高舉著“改革和探索”的旗號奔她而去嗎?
如果它竟至“賣”成了,那我們就等著吧,在蘇富比的拍賣槌下出現紫禁城的金鑾殿也許只是遲早的事……
喬家大院“賤賣”記
將這場風波引向高潮的是祁縣遠大投資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2007年6月新上任的祁縣縣長李丁夫。這個“內幕”被喬家大院的員工披露后成為了激起千層浪的那塊石子,一下子將祁縣政府、李丁夫推至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撰稿·楊 江(記者) 霍世杰
零下12度的嚴寒,擋不住游人的腳步。1月26日,即便在這個漫長的旅游淡季,位于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依舊迎來了一個多達120多人的旅行團,5輛旅游大巴士從太原出發,驅車50多公里,剛進入祁縣喬家堡村地界,游人們就看到了橫架在道路上空的電視劇《喬家大院》劇照,飾演清代晉商巨頭喬致庸的演員陳建斌憨厚的笑臉,以及劇照下方“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對聯提醒著游人,喬家大院——這個目前正卷入一場驚動全國的“經營權轉讓風波”的知名景點——到了。
村口近4萬平方米的停車場停放著十多輛較先抵達的旅游車,幾天前下的那場大雪覆蓋著大部分停車場,這個景象有點冷清,在旅游旺季,喬家大院日游客量曾突破6萬,從村口的停車場到喬家堡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擠滿了人,以至于當地政府不得不借助媒體對外發布消息,勸說游人們不要再涌向喬家大院。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在上世紀90年代讓“喬家大院”一夜成名,2006年的電視劇《喬家大院》又再一次點燃了晉中大院文化熱潮。大紅燈籠是喬家大院的“招牌”,只不過,舊時的大紅燈籠只在夜黑時分才會掛上屋檐。而今,村中通往喬家大院的道路兩旁每幾步就是一個大紅的燈籠。
眼尖的遼寧姑娘王穎大老遠看到了兩只喜鵲一前一后飛過略顯破敗的村莊,停落在村中央喬家大院那青灰的屋頂上。王穎在太原念大學,因為喬家大院就在太原邊上,隨時可以參觀,入學兩年來,王穎幾次萌念參觀,卻一次也沒付諸行動。
喬家大院的經營權轉讓風波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力推轉讓的祁縣縣長李丁夫幾乎成為了“千古罪人”,網絡上罵聲一片,“想錢想瘋了”、“為了喬家大院,縣長赤膊上陣”……
在這個女大學生眼里,“這事炒得很熱,很好玩”,她拉著男友一定要在回東北過年前來這個“輿論漩渦”的中心看看。這天的游客中也有不少是因了王穎這樣的想法。
不過,積雪覆蓋著青灰的屋頂,麻雀懶洋洋地趴在大紅燈籠上,除了導游的聲音和游客穿梭的身影,這個被古樸籠罩的大院顯得很安靜。